“阜阳7000年”历史探源(14) 西汉汝阴侯国

颍州晚报 2018-05-21 22:37 大字

杨玉彬

西汉早期,汝阴(今阜阳)是开国元勋夏侯婴家族的封地,称作“汝阴侯国”。这一侯国初封于高帝六年(前201年),灭国于武帝元鼎二年(前155年),前后存续凡86年。汝阴侯国是西汉前期著名的列侯封国之一,侯国的社会生活、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成果与文化、科技成就等,在阜阳古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阜阳文明史演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汝阴侯国的行政管理

西汉前期,刘汉政权分封了一大批“侯国”。汉初地广人稀,汝阴侯国的疆域,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阜阳三区、太和县南部、阜南县大部和临泉县东部地区。侯国的官制,并行以侯令长为核心的“地方行政官吏系统”和以侯家丞为核心的“侯国家吏系统”,在高祖至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个时段,两套官吏系统有显著变化。

汉景帝以前,汝阴侯国直属中央政府管辖,政治地位类同于当时的郡。侯国地方行政管理系统设置的官吏,有侯令长、侯国丞、侯尉及其属官,其中除侯令长为中央政府直接委派外,其余官吏均由夏侯氏自置。汝阴侯国的家吏系统,主要有家丞、庶子、门大夫、行人、洗马、谒者、舍人、家监、内小臣等,内部执掌分工极细,如家丞负责汝阴侯家族的文书、财务、资产管理,代侯上书、行事、主持安排列侯家的婚丧嫁娶等重大事务。汉初夏侯氏侯国的行政管理,主要靠家吏系统运作。从阜阳双古堆汉墓出土器物铭文看,此期汝阴侯国家吏系统中,至少还应有专门职掌铜器、漆器、铁器等生产管理的工官和主膳食的食官等。

汉景帝平“七国之乱”后,中央政府开始削弱侯国治民权。汝阴侯国地方行政官吏系统中的令长、国丞、尉及其属官,改由中央政府任命或汝南郡调配,同时对侯国家吏系统职官的设置与人数,较前进行了大幅度削减。汉武帝登基后,改侯令长为“相”,汝阴侯国改归汝南郡管辖,其置吏权、治民权、征收赋税权等亦被中央政府削夺。除家丞属官中的斗食小吏外,地方行政官吏系统中的相、丞、尉、属官及列侯家吏系统中的家丞、门大夫、庶子等,全部由中央政府任命或由汝南郡守调配,家吏的数量、秩级待遇大幅度降低。

汉武帝的强权干预,使汝阴侯完全丧失了任命官吏、参与政事的特权。侯国过去倚重的心腹家丞,则改属中央政府或汝南郡直接任免与考核、管理。此时的家丞因与汝阴侯互不隶属,亦不再对其忠心耿耿,甚至完全沦为中央政府全天候、近距离监视汝阴侯,举告其不轨行为的工具。

汝阴侯国的文化成就

同当时众多军功起家的丰沛子弟一样,夏侯婴出身寒微,厚重少文,靠追随刘邦马上嗜血拼杀博取富贵,初封汝阴侯国自然也谈不上重视文化建设。到第二代汝阴侯时情况发生了巨变,出身豪门贵族家庭的夏侯灶,自幼接受了良好的精英文化教育,其承袭封国侯爵又正值“文景盛世”时期,因此汝阴侯国的文化建设有了空前发展。从阜阳西汉“双古堆”汉墓出土的随葬器看,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不仅博通儒经,对诸子学、文学、史学、算经、天文历法、星占数术、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物理物性、行气养生、神仙方术等都有研究,由此可管窥汝阴侯国的文化建设成就,以下对“双古堆”汉墓出土的简牍(阜阳汉简)略作分析。

阜阳汉简出土时残毁严重,现已整理出残简6000多枚,内容涉及《诗经》、《周易》、《苍颉篇》、《春秋世语》、《儒家者言》、《万物》、《刑德》、《日书》、《年表》、《大事记》、《楚辞》、《庄子》、《算经》、《作务员程》、《行气》、《星宿》、《汉初朔闰表》、《相狗经》等20余种。如《诗经》存170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经》古本;《苍颉篇》存540余字,含《苍颉》、《爰历》、《博学》三篇,是比较接近秦人原作的珍贵本子,是此书亡佚千年后最重要的一次发现;《万物》存133片,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以药物学为主的最早著作;《庄子》存20片,是目前所能见到最早的《庄子》读本;《楚辞》残存2片,是目前所能见到的两千多年前《楚辞》的最早写本。

阜阳汉简材料中,还有一部分尚未整理出来的残件,内容与《荀子》、《吕氏春秋》或当时的辞赋题材相关。阜阳汉简的出土,既为我们认识西汉汝阴侯国发达的文化教育打开了一扇窗口,也为考察我国秦汉时期的历史、社会文化面貌、语言文字特点、书法艺术成就等提供了极珍贵的实物资料,其中大部分简牍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珍贵古籍。

汝阴侯国的天文科技

1977年在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墓葬中,发现了太乙九宫占盘、六壬

新闻推荐

一女子同时和3名男子保持婚姻关系 “我是她的丈夫”; “这么巧,我们也是”

颍州晚报讯(记者楚楠楠)花十几万彩礼娶来的媳妇,咋还有另外俩丈夫?近日,村民栾某到太和县公安局郭庙派出所报案。2017年底,他娶...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