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健康养老的“太和模式”

阜阳日报 2018-05-05 01:04 大字

本报通讯员 薛建邦 马轶杰 放映室里,电脑投影正播放着电影;康复室里,老人在脚踏车上锻炼身体;娱乐室里,几位老人正打着麻将;走廊上,不时有护士搀扶着老人缓缓走过……暮春的午后,暖意融融,笔者走进位于太和县城北10多华里处的太和县老年养护院,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温馨的画面。

据了解,太和县老年养护院的前身是旧县镇第二敬老院,后由太和县第五人民医院与旧县镇政府达成协议托管改建而成,升级为太和县社会养老中心,属公办民营性质。“自2016年托管后,我们出资1000万元进行装修、美化和道路建设,并对社会开放,我院还先后选派了50多名医护人员负责老年护理和治疗工作。”太和县第五人民医院院长于思东介绍说。

于梦晨是第一批来养护院工作的医护人员之一,多年前曾创办太和县“北斗爱心社”,目前是养护院的负责人。笔者见到她时,她正在托养区大楼办公。于梦晨介绍,这里入住的老人和托管的救助人员有近百人,但医护人员较少,这就要求工作人员一人分担几职,的确很辛苦。“好在来这里工作的同事都有爱心和责任心,护士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每天不停地在各房间飞来飞去,辛苦并快乐着!”

“养护院分为托养区和医疗区两部分,分别为四层大楼。其中托养区每楼层的服务功能均有不同。”于梦晨介绍,一楼住着16名社会养老服务对象,根据身体状况不同划分为自护、半护、全护三个等级,等级不同,收费标准也不同;四楼住着60多名社会救助人员,大多都是长期寻找不到家庭住址的精神病患者;任务最繁重的当数护理住在三楼的失能失智五保老人,他们大多是从各个乡镇养老院送来的,基本生活无法自理,需要进行专业养护。

在一楼电梯口,笔者迎面碰见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此时他正独自推着轮椅散步,轮椅上放着暖水壶,虽然已是高龄,但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老人名叫李保福,92岁,旧县镇小李庄人,去年入住养护院。刚来时,老人身体状况不太好,行走比较困难,需要人搀扶。经过一年多的养护后,现在身体好多了,生活能够完全自理,每天到茶房拎开水都坚持自己去。”对这里入住的每一位老人,于梦晨了然于胸。

笔者采访发现,在托养区的后面,矗立着刚投入运营不久的医疗门诊大楼。“门诊楼内各种医疗设备齐全,不仅可以对养护院里的老人进行救治,还可以对外开放,能够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公益优越性,重点收治贫困人口、失能半失能人员,通过不断完善老年养护院各项服务功能,拓展服务内容,真正做到‘寓养于乐、寓养于康、寓养于医\’。”医疗门诊部负责人高倩影说。

“近年来,太和县积极构建三种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服务体系,促使居家与机构、城市与农村、医疗与养老领域互动发展。一是采取“养老院办医院”和“医院办养老院”模式,推进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二是采取“联合运行”模式,建立基层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机制,全县已有22所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书,组成医养联合体;三是采取“支撑辐射”模式,全面推进村(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去年全县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对象343人,财政投入41万元,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了健康保障。”太和县民政局局长郭亚民说。

新闻推荐

市领导到太和督导考核教育职责履行等工作

本报讯(通讯员彭海涛)近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朝晖率市教育督导考核组,对太和县2017年度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进行督导考核。王朝晖指出,太和教育是阜阳市的一张名片,太和县党政领导干部高度...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