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好幸福花儿开
本报记者 张凯培 在太和县五星镇付桥村,提起村里的就业扶贫车间,不少村民会竖起大拇指。这家由太和县新秀美丝毛发制品有限公司入驻管理的车间,不仅带动了数十名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所生产的人发制品还被出口至欧美、非洲等地。 让贫困户得收益
日前,当记者来到扶贫车间时,70岁的付桥村村民付之军正忙着撕发,“制作工艺就是这样的,这些从全国各地收来的头发,要经过撕发、分色、拉档等环节,才能够变成成品卖出去,”进车间工作几个月时间,付之军对其中的制作流程已经相当熟悉,“真是没想到,我这个岁数了,还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现在,我每天到车间干会儿活,一个月下来也有千把元的收入,完全够我们老两口的日常花销了。”
和付之军一样,苗集镇张古村的吴金荣,也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我们村的扶贫车间是做柳编工艺品加工的,难度不大,工作时间也灵活。”吴金荣的儿子、儿媳常年在外打工,家里有小孙子需要她照顾,为了解决吴金荣的实际困难,老板没有对她的工作时间上做硬性要求,家中实在走不开时,还允许吴金荣带着孩子来上班。
“我也是车间的一位受益者。”张古村村民李庆东因身体残疾,行动十分不便,很多年来都找不到工作。自从村里扶贫车间引进了这个柳编企业,他终于有了可以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加工工艺不复杂,大家都能很快掌握。另外,能干活总比在家闲着强。就算大家都愿意帮我,但只有自己多努力,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让企业家有发展
就业扶贫车间的存在,不仅为贫困户解决了实际困难,也为企业家带来了真实惠。
阜南县王堰镇一就业扶贫车间负责人谢云明,18岁就外出到北京一家服装厂打工,且一干就是30余年,“2017年,我选择回家乡发展,不仅有了自己的事业发展平台,地方给的各种费用减免措施也有效降低了运行成本。现在我的棉衣加工企业已经吸引了50多位扶贫户就业,生产的产品还远销俄罗斯、西班牙等国家。”
近年来,阜阳投资环境的改善,也坚定着企业家到基层发展的信心。把企业建在界首市舒庄镇一扶贫车间的顾学精说,企业家投资,最看重的就是发展环境,只有环境好了,发展才能更有保障。这些年阜阳发展变化很大,以办理证照为例,以往需要多部门来回跑,现在都是窗口集中办理,效率比之前提高了太多。
“让贫困户得收益,让企业家有发展,就业扶贫车间是一件双赢的事儿。”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阜阳目前正在打造“20分钟就业圈”,借助就业扶贫基地、扶贫车间等,让务工人员在20分钟距离范围内就可实现就业。统计数据显示,当前阜阳市已新建、改建扶贫车间639个,打造就业扶贫驿站82个,带动1.4万余人就业。
新闻推荐
@阜阳交警(微信):因105国道南京路大桥(西三环大桥)道路维修施工,从即日起至9月24日期间,请通过下列道路绕行:途经202省道(颍州段)向北前往太和县、涡阳县、利辛县的大型货车,从滁新高速阜阳西(阜南三塔)道口上...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