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告别棚户区搬进安居房

阜阳日报 2017-11-03 11:06 大字

通讯员薛建邦文/摄居民期待新生活随着位于太和县城椿樱社区安置区D区的10多栋高楼拔地而起,又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安置区即将呈现在人们面前。连日来,施工人员正加紧整修小区的路面、路灯、下水道以及绿化带。“目前整个工程已进入扫尾阶段,力争明年上半年让居民搬进新房。”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海文说。

椿樱社区时庄村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再过一段时间,这个村的居民将告别棚户区,全部搬进D区的新房。近日,笔者在时庄村采访时看到,原来的旧村落已经被夷为平地,附近还有几处房屋正在拆迁当中。“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眼瞅着马上就要住进新房,心里充满了期待!”正忙着拆房的居民时涛说。

在时涛的印象中,原来的时庄村尽是些破旧的低矮平房,道路坑洼不平,到处是污水垃圾,家家户户的厕所都搭建在窄小的院子里,臭气熏天,蚊蝇乱飞,虽是住在城中,雨天还要穿胶鞋,仿佛是被现代文明遗忘的角落。“自2016年以来,我们村实施拆迁,并在村西部建造新的小区。近段时间,我经常到小区逛逛,期待着今后的新生活。”时涛说。

棚户区居民住上新楼房据了解,为完善城市功能,改善老城区居民生活环境,自2014年以来,太和县按照“两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城市建设思路,坚持改造旧城、构筑新城两手抓,不断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2016年以来,太和县计划分3年依次对县城8个老旧小区实施综合整治,设计建筑面积27.86万平方米,居民6.13万人,总投资8369.1万元。

城关镇刘园新村是太和县较早实施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工程于去年9月份交付使用,新建安置房742套,总建筑面积9.44万平方米,解决了2200多人的安居问题。日前,笔者在刘园新村采访时看到,一排排整齐的新楼前面草木葱茏,桂花吐香,休闲广场上设施齐全,几位老人正在器材旁悠闲地健身谈笑,一切是那么温馨而和谐。

笔者和其中一位名叫刘家弟的老人攀谈起来。刘家弟告诉笔者,原来他一家人住在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4间平房里,屋里潮湿阴暗,现在的房子宽敞明亮,住着舒心多了。“没想到活了大半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以前我患有好几种病,如今心情好了,身体也好多了。”

刘家弟的居住环境变化,是太和县实施棚户区改造、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一个缩影。搬离棚户区,住上新楼房,是老百姓的期盼。今年以来,太和县不断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实行发放租赁补贴和实物配租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争取上级资金,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逐年扩大保障范围,解决了一大批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在城镇稳定就业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问题。

让更多困难群众搬进新家笔者从太和县民生办获悉,今年以来,太和县整片改造小区3个,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居民用户874户,新开工保障性住房任务7310套,已开工5714套,开工率78.17%。其中,已基本建成5285套,完成全年任务的88.08%。

“我们将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简化审批手续,进一步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大干一百天,确保按时足额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让更多的困难群众搬进新家,过上更加舒适的生活。”县民生办负责人马轶杰说。

新闻推荐

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农村课堂

本报记者宋玉洁通讯员彭林华日前,市教育局组织心理咨询师专业人员、医院心理健康医生、学校心理健康老师等构成的心理咨询队,走进太和五中,给孩子们带来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太和五中的大操场上,心...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