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文化片区共协作 曲艺新花绽放

阜阳日报 2017-09-21 09:44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郭晓林 通讯员 刘铭 张新影 张华萍

扇子舞、踩踩舞、水兵舞……9月11日下午,太和县苗集镇文化广场上歌声飞扬,只见参加汇报演出的6支代表队队员们,身着色彩鲜艳的演出服,个个精神焕发地走向舞台,伴随着极具韵律的音乐翩翩起舞。

整齐划一的队形、婀娜优美的舞姿,引得台下观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在场观看演出的史大爷说:“俺们这属于东片区,经常有演出队来演节目。”一年前,太和县成立5个文化协作区,苗集镇所属的东片区,迎来县文化馆举办的喜迎十九大“结对子种文化”广场舞汇报演出。

“‘喜迎十九大\’的各类演出活动在全县5个文化协作区同步进行,在丰富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太和县文化馆有关负责人介绍,从8月开始,太和县不同片区的演艺团体纷纷走进基层,送文化,种文化,为迎接“十九大”营造良好氛围。

8月底,太和县肖口镇文化广场内曲声悠扬,热闹非凡,四邻八村的人们纷纷聚拢到此。“我们正在举行的是太和县文化南区曲艺汇演活动。”太和县文化馆有关负责人说,当天共有来自太和县城关、开发区、大新等文化南区7个乡镇的民间曲艺人献艺。

《农民变成环卫工》、《环境治理就是好》、《改革开放政策好》……“这些节目几乎全是演员们自编自导自演,内容紧贴农村实际和太和县情。”一位曲艺人兴奋地向记者介绍起快板节目,“《夫妻二人夸太和》、《喜看太和新变化》,都是反映太和县近几年城乡发展变化的节目,我们都要唱出来,让老百姓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咋来的。”

在当天的演出活动中,年近七旬的民间艺人王彦邦来自太和县城关镇,他演唱的大鼓书《打好禁毒攻坚战》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王彦邦双目时而圆睁、时而微闭,不时与台下观众互动交流;他的唱腔,时而高亢、时而婉转,手随声动,声情并茂。此外,特邀嘉宾界首渔鼓非遗传承人苗清臣,身着一袭白衣,左臂抱着渔鼓,左手拿着简板,右手拍鼓,舞台上声声渔鼓激情饱满,一曲未了,台下已是掌声阵阵。

地道的唱腔、精湛的表演,或高亢明快,或凄婉悠扬,18个形式多样的节目一展曲艺文化的独特魅力。“俺喜欢看小品、相声”,“听快板、坠子更过瘾”……南片区的观众对曲艺种类甚为熟悉。观众群中,一个小孩跳出来说:“我喜欢看杂技、魔术。”

“现在太和县的文化活动已经深入人心了。”文艺爱好者王心武是太和县肖口镇一位退休村干部,他和8岁的孙子王笑颜表演的对口相声《打地名》,幽默诙谐,生动有趣,让乡亲们不时捧腹大笑。“欢迎曲艺演员们经常来俺们这里表演节目。”

去年以来,太和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城乡文化改革与发展新模式,实行文化片区制,协作区内乡镇综合文化站轮流开展文化活动,推动全县乡镇文化站活动经常化、更多彩。

一年多来,城乡文化活动缤纷多彩,生机勃勃。各片区举办的群众文化活动质量不断提升,形式不断创新,文化南片区举办的这次曲艺汇演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72岁的村民肖庆德是肖口镇东王小楼人,他告诉记者,“在家门口能见到其他乡镇这么多民间曲艺高手,听到这么多好听的曲艺,好比是看到了中央电视台的《曲苑杂坛》,开心得很。”

新闻推荐

阜阳市加快建设物联网农业小镇

到2019年,全面完成20个重点镇项目建设和全覆盖的基础镇建设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