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民间公益组织 贫困帮扶在行动

阜阳日报 2017-08-16 14:50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牛真子

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记者了解到,在政府部门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阜阳市多家民间社会组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在帮扶贫困人口、助力脱贫攻坚中彰显民间力量,营造出扶危助困的良好风尚。

爱心公益协会 扶危助困,开展扶贫志愿服务

资助贫困学子、帮助贫困家庭、关爱孤寡老人……在扶危助困这条公益道路上,总能看到阜阳市爱心公益志愿者协会志愿者的身影。该协会成立之初,就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作为一项重要活动内容,有力推动扶贫工作。

今年5月份,在阜城清河广场,由阜阳市爱心公益志愿者协会主办的“关爱贫困留守儿童慈善义演义卖活动”举行,来自各行各业的50余家爱心企业现场为贫困留守儿童捐款。该协会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并非首次,自2013年以来,共走访慰问了三区五县的326户贫困家庭,为86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开展了一对一的帮扶。

“通过走访,我们发现很多贫困家庭因病致贫,或者家中没有劳动力,就根据这些家庭的实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扶贫工作。”李文标告诉记者,协会通过动员爱心企业和人士为他们购买能繁母猪或母羊,并组织他们免费学习种养殖技术,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帮助了108个家庭基本脱贫。

此外,该协会积极参与省民政厅的“三区”行动计划项目,动员志愿者385人次到贫困地区开展以“扶贫攻坚”、“邻里守望”等为重点的扶贫志愿服务项目。“我们往往选择贫困程度较深的贫困村、贫困户和特殊困难群体,在教育、医疗、文化、科技领域开展精准志愿服务行动。”李文标说,“下一步,还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社会资助等方式,引导支持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参与扶贫志愿服务,培育发展精准扶贫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关爱“三留守”协会 精准扶贫,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变“输血”为“造血”,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在助力脱贫攻坚中,阜阳市关爱“三留守”志愿者协会通过联系爱心企业,搭建就业创业平台,进一步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我们是以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为服务对象的,在我们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发现只有消除贫困,才能更好地解决留守人员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外出务工人员真正留下来。”该协会秘书长管燕告诉记者。

在协会里,有不少志愿者本身就是企业家,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发扶贫项目,为贫困人口提供物资帮助、就业岗位、技能培训等。2016年,协会向贫困户免费提供仔鸡和养殖技术,并按照高于市场价回收成品鸡,先后帮助303户农民累计增收90余万元,户均增收约3000元。此外,协会有10多家爱心企业分别向留守妇女提供了300多个临时务工岗位,让留守妇女在闲暇时间里增加收入。

同时,面向留守妇女,今年4月份,该协会还主动协调中国妇女基金会来阜开展3场女性创业培训活动,有600多名妇女受益。在太和县十里沟村,通过创业培训,并在志愿者的带动下,有20多名年轻妇女学会了手工编织,并利用微信平台进行销售,不仅丰富了生活,同时也增加了收入。

“目前,我们也在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贫困村筹建扶贫车间,安排更多贫困人口就业。”管燕说。

益民社工 驻村入户,为贫困户提供服务

截至今年8月份,阜阳市益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李雪敏已经在颍泉区中市街道办事处坎河社区住了4个多月。在这段时间里,几乎每天她都要和其他社工一起,深入贫困户家中走访,随时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制定更有效的个案帮扶措施。与政府在人力、物质、政策等方面的帮扶不同,该机构更加侧重于为贫困户提供专业的社工服务,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脱贫信心。

“在当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我们选择了9户作为重点扶贫对象。他们主要是因病、丧失劳动能力、无子女赡养等原因而致贫,并且在精神慰藉、家庭关系调适、心理疏导、子女教育等方面都有迫切需要。”李雪敏告诉记者。

在坎河社区,有一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庭情况较为特殊,老两口养育一个孙女。虽然当地政府为该家庭提供了金融扶贫、特色养殖、危房改造等一系列帮扶措施,但正值青春期的女孩却出现了很多问题。社工了解情况后,通过经常性家访,与其谈心、指导阅读、鼓励其参与志愿服务等帮助她逐渐解开了心扉。

“精准扶贫不应该局限于贫困群体的物质贫乏,也包括各种复杂的更深层次的需求,比如心理健康、人际关系与教育认知等,在这方面,作为专业的社工组织,我们可以更好地弥补政府扶贫的不足。”李雪敏说。

新闻推荐

村淘来牵线 割了韭菜送饭店

通讯员 薛建邦 曹

太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和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