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村的大学生们

新安晚报 2022-02-23 09:53 大字

□肥西阮昀

春节期间,从五湖四海赶回老家过年的兄弟姐妹们,大伙儿一见面就打开话匣子:先是谈论一番世俗的话题——房子、车子、票子等,接着,又自然地说到咱村的大学生们。我们村是当地公认高产大学生的村落,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人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的一家一个,有的一家两个,有的一家三个,莘莘学子们你追我赶,大学生层出不穷。

我们“村”,其实只是一个十多户人家的自然村落,因为小,被乡亲们俗称为小郢子。小郢子有一户姓苏,其余都姓阮。小郢子阮家祖上世代务农,读书的并不多。上世纪80年代,堂叔阮守武(中科大管理学博士)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那个时候,考上大学,在我们贫穷的圩区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村小学的徐进宝老师,常常在课堂上自豪地对我们说:我的学生阮守武,都考上北京的大学啦!守武叔叔家在本村的另一个自然村落,并不住在我们小郢子。不过,因宗亲关系,他家和小郢子往来频繁。小郢子的苏老爹还是他的姑父。父辈们常以守武叔叔为榜样教育自家孩子,小郢子正在读书上学的孩子们,受其影响者颇多。

不久,守武叔叔的堂弟守应叔叔考上了大学;接着,小郢子苏老爹的外甥也考上了大学。苏家这个外甥兄弟俩人,自小父母双亡,老大寄居在小郢子舅舅家,弟弟则留在自家生产队。苏家外甥聪明好学,志存高远,不畏家境贫寒,刻苦读书,一举考上了南京大学,成为小郢子的第一个大学生。小郢子里世代务农的阮苏两家子弟们,在两个叔叔的影响下,又耳濡目染、亲眼见证了一个寒门学子的成功之路,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大家摩拳擦掌,发奋读书,纷纷立志通过考大学跃出“农”门。

堂哥传胜,自小酷爱读书。那时的农家少年,一边读书一边还要做家务事和农活。堂哥传胜上小学时,每天中午回家的任务是煮饭。有一次中午放学没及时回家,耽误了煮饭,四叔四婶从地里干农活回来没饭吃,窝着一肚子火现烧现煮,饭煮好后才见传胜到家。饭后见传胜要去上学,四婶生气地一把夺过传胜书包对他说:你饭都不煮,还念什么书?传胜自知理亏,将书包要了回来,啥也不说,擦擦眼泪就去了学校。传胜上初中时,每天早上天蒙蒙亮,我们还在睡梦中,他就在田间地头叽哩哇啦背英语单词,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天天如此。功夫不负有心人,上世纪80年代末,传胜考上了阜阳师范学院,然后又考研、读博,现在已成为大学教授、律师、知名法学专家。

堂哥传生,与堂哥传胜同年同月生,当年俩人出生后起名时,三叔四叔达成默契,先出生者为胜,后出生者为生,所以俩人名字就差半个字。1991年,传生高考受挫,本打算放弃复读,恰巧碰到家乡发大水,淹没了田地,眼看房屋难保。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将家中农具和生活用品搬到高处的亲戚家中。洪水压境,圩区处在三面洪水的包围中。搬家搬到天黑,人还不敢睡在家中,我与传生就在外面摆个凉床睡觉。劳累了一天的传生,坐在凉床上对天长叹一声说:这圩区三年破两年圩,不走出去没有出路啊!洪水过后,传生选择了继续复读,经过努力拼搏,考上了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两位兄长成功跃出“农”门,大大激励了更年轻的兄弟姐妹以及下一代人,小郢子男女老幼都尝到了读书的甜头,家家都鼓励孩子们去读书考大学。在尚学精神的影响下,陆陆续续又有几个孩子通过读书成功跃出了“农”门。如今,考上大学的小郢子人,有的考研,有的读博,有的当了律师,有的是大学教授,有的入职部队,有的成了企业高管,他们在各行各业都有所建树,一时间传为佳话。

在乡亲们的眼中,小郢子成了风水宝地。几户在改革开放前搬离小郢子的乡亲,非常后悔当初的选择。其实,孟母三迁,只为择邻。榜样的力量,邻居的影响,才是小郢子高产大学生的主要原因。

新闻推荐

疲劳驾车追尾 翻下高速公路

本报讯12月22日上午7时许,G35济广高速公路下行线阜阳至亳州方向发生一起两车追尾事故,后方大货车侧翻到公路边坡,前车上运载...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