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淮“蝶变”展新颜

安徽日报 2020-11-27 07:51 大字

(上接1版)

万家灯火,百姓忧乐,都是文明城市的题中之意。创建文明城市不仅要看高楼大厦撑起的天际线,更要看万家灯火拼成的地平线。

“创建为了人民,创建依靠人民,成果惠及人民,创建文明城市,要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阜阳市委有关负责人说。

万霖花苑曾是乱成“一锅粥”的小区,有的居民“你家毁绿我扩院”,甚至围起栏杆搞养殖,一度成为居民心中的隐痛。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违法违建全部被拆除,车位改造扩建,增建文化长廊,“古稀小区”变身名副其实的花园小区。

730个老旧小区、246个背街小巷焕然一新,“百巷改造”完成129条小街巷改造提升,1582个小区和点位、57条共110多公里主次干道杆线、弱电完成整治,改造公厕286个;新建公共停车场55个、临时停车场93个,新增停车泊位近1.5万余个,增加道路停车泊位2.2万余个……大街小巷掀起“文明风暴”,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市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收获全城千万群众“点赞”。

聚小成为大成,积量变为质变,正是阜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内在逻辑。干净整洁的主次干道,井然有序的交通秩序,整齐划一的停车位,形神兼备的公益广告,蔚然成风的志愿服务,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和谐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

“独奏”变“合唱”,凝聚千家万户“最强合力”

一座城市的文明,千万心灵的奉献。

带头拆违建,主动美家园,在家门口挂上“老山前线保家卫国,脱下戎装文明创建”的对联,二里井东巷居民李子春对创城的支持热情,犹如冬日的暖阳一般,照亮了阜阳千万群众的创城之路。

千斤重担众人担,人人都是创建者。阜阳干部群众追逐文明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歇。

“刚开始群众持观望态度,以为‘夜话’只是走走过场,没有想到会上说的难事都解决了,一下子所有人的干劲都上来了。”二里井东巷小区居民蒋如兰说。阜阳深入开展“三联四建”“阜阳夜话”等活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谈心,你问我答、畅所欲言,真正实现文明创建问计于民、问心于民、问政于民。

讲好“阜阳夜话”,做好“对症下药”。在阜城,57个网格常态化开展城市管理服务,建立问题发现、反馈、处置机制,群众反映问题最快半个小时、最慢两个小时解决或做出回应。

阜阳数字城管为城市安装上了“智慧大脑”,长出“千里眼”和“顺风耳”,大大提升城市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今年以来,数字城管共解决了22.3万个城市“顽疾”,让市民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难题中感受到“大城崛起”的文明春风。

芳草萋萋,必有良田沃土;繁星熠熠,自有皓月长空。当文明成为城市的梦想和追求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也就成为阜阳群众老百姓的自觉行动和现实选择。千万人民自觉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凝聚起阜阳创城的强大力量,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文明成果。

创业难,守业更难,文明城市创建也是如此。首创首成只能代表过去,未来征程已在眼前,如何进一步巩固提升创建成果,叫响全国文明城市品牌,让文明成为这座长三角区域重点城市的名片和灵魂,这将是今后全体阜阳人民的不懈追求。

新闻推荐

84岁抗美援朝老兵刘万一: “保家卫国,就很幸福”

“我们军队的装备和美国装备不能比,为什么我们能打赢?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勇敢,士气高。”如今已经84岁的刘万一老人口齿...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