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学种子 播种到孩子心中

安徽日报 2020-10-23 06:49 大字

种子

播种到孩子心中

“老师,我看到月亮上的第谷环形山和哥白尼环形山啦!”对阜阳市莲池小学四年级学生张悦来说,刚过去的中秋节特别难忘:从小到大遥望的中秋月,第一次在天文望远镜里现了“真身”。今年中秋节前夕,莲池小学四年级全体同学在科学老师带领下,依次用天文望远镜观测了月球,享受到一次特殊的中秋赏月体验。

儿童在探究自然世界方面都有天生的兴趣。而科学教育,不仅教会儿童自然知识,更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在儿童时期开展科学教育的意义日益凸显。近年来,阜阳市颍州区在探索青少年科学教育上做出了自己的探索。

多课程合作

处处埋下科学种子

“科学教育对孩子来说应该是身边的科学,是让孩子从生活中点点滴滴接触到自然的科学。”科学课教师王静静告诉记者。在阜阳市颍州区的中小学里,科学教育不仅仅是在科学课上,而是在探索“科学课+其他课程”的合作教育。“语文课上,学生能熟练背诵大文学家苏轼的名句‘月有阴晴圆缺’,我们再延伸拓展开来,利用天文观测设备让孩子们亲眼看到月亮的月海和环形山,小学语文教研组和科学教研组的这次科普教育合作尝试非常收孩子的欢迎,既让孩子们享受到文学意境细腻之美,又能感知自然科学的恢弘壮丽。”王静静说。

科学对于儿童来说,是极为有趣、极能调动学习动机的,特别是活动性的、与日常生活相关联的科学活动。因此,将科学与其他学科相联系,极大地丰富了课程内容。存质疑、爱提问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重在引导,而不是一味灌输。在阜阳市清河路一小的科学课上,有学生对气象谚语中的“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提出了质疑,科学课老师李鹏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用90天的时间去记录当天的天气现象,同时采访身边的老人收集民间气象谚语及其看法,再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现代气象学知识相关资料,去证实或证伪这些千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气象谚语的正确性。三个月后,持两种观点的学生各自把证实或证伪的气象谚语形成了一份科学实践报告并进行辩论,胜利的一方当选学校的“小哥白尼”之星。

学完语文课《乌鸦喝水》后,阜阳市阜纺小学的学生向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按照课文中介绍的方法,乌鸦真的能喝到水吗?”于是,语文老师请来了科学课老师。在科学老师的的带领下,大家做起了实验,孩子们有的选大石子,有的选碎石子,有的换大瓶口……通过实验,他们发现乌鸦想要顺利喝到水是有条件的:瓶子里的原有水位高低多少,投入大石子还是投入小石子,都决定了乌鸦最终能不能成功。最终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孩子顺利完成了实验,师生们一起记录了整个实验的过程和相关数据,完成了《乌鸦喝水》科学实验小报告。

在采访中,不少其他学科的教师告诉记者,课堂融入科学教育之后,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科学观察、研究提炼、撰写报告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文逻辑和写作能力;测量、计数、估算,把数据整理成表格、制作和解释图表等,可以促进孩子们的数学能力;读科学故事、学习科学家精神,对孩子来说又是生动的思政教育……

多方位探究

展示科学课堂智慧

“单纯地讲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科学原理,学生很难理解,可是尝试把颜料滴在鼓面上,再用鼓槌敲鼓面,让学生观察颜料在鼓面上跳舞的现象再抛出问题:物体动了真的会发生声音吗?”在阜阳市北城小学学校的多功能会议室里,来自9所小学的科学课老师一起交流四年级上册《声音》这一单元学段目标要求与课程设计的好方法。苗桥小学老师针对《声音》这一单元如何挖掘教材进行解读;搬井小学老师针对基于科学思维的课堂教学设计,用课堂实例提出了求同归纳的呈现方式;最后阜纺小学的郝利艳老师提出科学探究的实践性,给与会的老师们带来很多教学智慧和启发。

科学教育离不开思考辨析,教师要首先冲在前,在课程研究上下功夫。颍州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徐振介绍说:“这种科学教师的集中式研讨,分类别讨论,思辨式展示的教研活动不仅展示了教师的课堂智慧生成,也展示了教师在教学中处理问题的独特魅力。”

乘着科教兴国的政策东风,颍州区近年来不仅借助联片教研的方式积极开展“校本研修”,还组织骨干教师进行“用科学大观念进行科学教学”的教学探究实验,颍州区教育局教研室定期开展教研训一体教研目标讨论,以理论学习、设计评比、课堂实践等方式,使得老师从教研活动的旁听者变为参与者、提升研究深度和质量、提升学校教研效果。

据介绍,颍州区的科学教育发展历程了三个阶段:从组织部分学生参加省市科技竞赛,到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普及教育,再到现在建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既注重全体学生的普及又注重学生个性需求,从想法变成做法,把做法提升为理念,学校内涵不断提升,学生科学素质不断提高。

截至目前,该区已连续举行了四届科技创新大赛,参赛作品涵盖物理、化学、生物科技、电脑编程、生物科技等多个知识领域。经过多年的实践,智能机器人校本课程已成为颍州区科技教育的亮点,屡屡斩获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奖项。辖区内苗桥小学、搬井小学、东城小学等多所学校先后被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优秀实施学校、全国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安徽省优秀科学调查体验示范学校,阜阳市科普教育基地、阜阳市科技创新教育优秀学校。

在当下的颍州校园,各学校均把加强科技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教师将科技新知引入学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渗透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已经成为一种的自觉行动。激发创新、鼓励独立、勇于质疑、敢于求异、善于发现、学以致用……当科学教育从教育理念衍变为教育行为,颍州区的素质教育就既有了内涵又有了外延。

多行业参与

营造素质教育环境

“去年,我们从阜阳师范大学物电学院请来了顾江鸿博士,以‘导师’的身份定期为我校学生做科普教育,很受学生们欢迎。”阜阳市红旗中学负责人告诉记者,顾博士对科学的热爱、研究经历、思维模式等,让孩子近距离地感知到科学精神的魅力。科学课需要大量有学科素养的专职教师为依托,颍州区近年来招聘了不少有理科背景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专业背景的科学课教师,科学专职教师比率逐年提升。与此同时,该区还聘请了近百位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一线技术人员担任科技辅导员,深入到校园指导和参与科学教育活动,学校还定期组织中小学生走进各科研机构和一线企业的生产线,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技术的奥妙和科学创造的乐趣,激发学生科学创造的兴趣。

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国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原则上小学一、二年级每周的科学课不少于1课时,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新调整体现了我国对科学教育的重视日益提升。近年来颍州区委区政府在建设“教育强区”中,把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一直放在重要位置。

为了让科学课更好走进课堂,颍州区投入大量的资金,为学校改善了开展科学教育教学的场所和设备条件,在学校管理上,颍州区教育局要求各学校要给科学教师明确教学质量要求,科学地安排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并在绩效考核中体现出来;一方面要给科学课一定的实验经费用于易耗品的开支,目前颍州区各学校科学室和有关探究实验器材的配备基本达标,有的学校甚至还建有科学实验综合楼。

“科学课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关乎学生思维习惯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精神是一种催人奋进、助力创新的强大力量,应该是贯穿人一生的基本素养。”颍州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白莽表示,全区中小学校将继续多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接触科技相关领域的优秀人才,开拓科学视野,优化科学教育大环境,让学生们在科学精神的体验中、实践中茁壮成长。

新闻推荐

老人出院后第一件事是当面感谢救命恩人

阜阳六旬老人洪先生突然昏倒在地,幸被好心人救起(本报曾报道)。出院后,洪先生和家人一起找到救命恩人及事发现场多位好心人,当...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