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质量创新平台

安徽日报 2019-07-28 06:41 大字

(上接1版)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未来网络实验设施(合肥分中心)和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合肥一级核心站)正在建设,合肥先进光源预研已经启动,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强光磁综合集成装置预研正在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一个占地10平方公里的大装置集群区,正在合肥加速崛起,为前沿创新增添“新利剑”。

精准对接,成果转化跑出“加速度”

在安徽创新馆,中科大先研院“新型光伏农业系统”,是参观者关注的热门“展品”。该系统利用低成本塑料光学多层膜,将太阳光中适合光合作用的光谱分选出来,用于植物生长,总能量大约只占太阳直射光的10%,其他90%可以用于光伏发电。2015年,该技术曾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2017年,获得被誉为科技创新“奥斯卡”的美国R&D100大奖;2018年,获得世界可持续能源技术协会年度创新奖。目前,该项目已在安徽阜阳、内蒙古海拉尔草原、湖北省仙桃等地建成多个试验与示范工程。

“新型光伏农业系统”,只是中科大先研院转化的众多成果之一。作为中科院、安徽省合肥市、中科大四方共建单位,中科大先研院自2012年成立以来,就致力于打造政产学研用多方资源的聚集平台,通过搭建桥梁,直接对接成果、人才、项目、基地、企业,打破原有主体之间的隔阂,带动资源融合,实现优势叠加,推动重大原始创新成果转化为变革性技术,催生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出了一条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之路。2018年,中科大先研院首次入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榜;湖泊蓝藻应急技术创新中心等9个创新平台和多家孵化企业的40项科技成果,精彩亮相安徽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创新成果展,其中光伏农业和精密传感器等5个项目更是入选展会序厅,展现了该院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硬实力”。

合工大智能院、中科院创新院、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省深入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着力搭建新型创新平台,将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汇聚起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目前,全省建有新型研发机构20家,超过80%的工业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关系。各类新型研发机构让成果与市场“精准对接”,进一步畅通了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助推一系列“科技之花”在江淮大地上结出“产业之果”。

重大平台,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6月30日,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1号科研楼主体结构全面封顶。该项目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工程之一,也是目前在建的全球最大量子信息实验室。项目一期建筑呈H型,二期待建呈ν型,对应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E=hν。中科大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将推动量子信息前沿核心关键技术的解决,打造国际一流的量子技术研发与转化基地。

创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是安徽省科技创新“一号工程”。作为国家实验室前期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探索机构,中科院量子创新院于2017年7月正式揭牌。近年来,该院孕育出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世界首条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等多项世界领先的量子科技成果。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中科大潘建伟院士建议,尽快实质性启动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建设,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内建立国家级协同创新平台。

从新中国第一个国家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到正在创建的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省充分发挥科教优势,坚持数质并重、优化布局,加快建设重大创新平台。目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合肥中心、离子医学中心、大基因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陆续扬帆起航,首批10个安徽省实验室和10个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揭牌,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启动建设,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投入运行,全省拥有国家级研发机构170家。

重大创新平台的持续“发力”,为安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5年来,在这些重大创新平台的支撑下,安徽省高温超导、量子通信两个项目先后夺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重要压力容器研制夺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在智能语音、新型显示、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催生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2018年,安徽省13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奖,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成长,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引领经济总量站上3万亿元台阶。

新闻推荐

爱国影片送百姓

为丰富广大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连日来,由阜阳市文化馆、市文化艺术学校、市非遗保护中心联合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

阜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阳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