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洼”成了“增收塘”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9-07-02 10:54 大字

董可庆把“黄土洼“变成良田和“增收塘”。■ 本报记者胡明兵

“田终于整好了,塘里有藕,树下有鸡。 ” 6月24日,67岁的董可庆欣喜地告诉记者。

2017年,阜阳市颍东区插花镇的董可庆向本报求助,他和别人合伙承包了一处荒废地,准备种植莲藕,在动工整理时,遭到了村干部的阻拦。为此,本报记者曾赴实地调查了解,2017年11月14日,本报刊发稿件《道路尚在规划中 流转合同遭解除》,报道了此事。

报道刊发后,在各方共同关注下,董可庆自己又经过了一系列努力,终于把土地平整完成。

董可庆承包的这片荒地名为 “黄土洼”,以前因排水不畅不能种庄稼,水太浅易干涸又无法养鱼,因此被闲置。在董可庆眼里,这是一片可以利用的地块,只要加以整治,就是一块良田,他计划开挖鱼塘,用土方把洼地垫高,在荒废地上种蔬果,在鱼塘养鱼虾。

经过两年的忙碌,董可庆挖出一大一小两口塘,共有20多亩水面。挖塘产生的土方,在低洼地上平整出近40亩旱涝保收田。塘里种莲藕,养鱼虾、鸭鹅,地里种各种果树,树下养鸡。两年来,董可庆把“黄土洼”改造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禽肥鱼跳的增收地,不但增加了收入,还美化了环境。

在整治洼地过程中,需要大量劳动力,董可庆说,他请村里的贫困户干活,两年来,有20多名贫困人口帮他种树、除草等,支付工资4万多元,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

董可庆和老伴以“黄土洼”为家,吃住在那里,把全部时间和精力用在这片土地上。 “我不图挣多少钱,把‘黄土洼’整治好,我有成就感。 ”董可庆说。

新闻推荐

能和招生老师面对面,真太方便了

2019年安徽省大型高招现场公益咨询会安庆站、阜阳站活动举行,大受考生与家长欢迎为使广大考生更准确、更全面地了解各高校...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