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见大”的微雕技艺
微雕艺术是一种袖珍艺术,这门技艺以精细微小的雕刻技法,展现出大千世界的种种人情物态。我国明朝文人魏学洢写的《核舟记》,曾让无数读者感叹古代匠人在核桃上雕刻的传神技艺。在阜阳市颍泉区,有一位擅长微雕技艺的非遗传人王清松,自幼爱好雕刻,又有书法绘画的功底,能在黄豆般大小的珍珠上,以刀为笔,雕刻出不同的字体和图案。2018年4月,王清松入选颍泉区非遗项目微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近日,在王清松的工作室,记者看到书架上摆放着不少微雕作品。这些作品有的刻在钢笔外壳上,有的刻在白色珍珠上。内容有山水人物、花鸟虫鱼,或是汉字英文。“我刻的诗词,字体以楷书和草书为主,其他字体不太适合微雕。”王清松说,雕刻内容依据顾客的要求而定,在这么一点大的地方,他最多能刻100余字。
记者随手拿起一颗珍珠,根本无法用肉眼看清楚字迹,眼前只有黑色的点状物。王清松递过来一把放大镜,记者对准这些字体一看,才发现这是一首唐诗《枫桥夜泊》。“我平时雕刻这些字,也是在放大镜下才能做。简单一点的图案,半天就能刻成。难度大的,要花一两天时间。”他拿出四五种刀具,记者感觉并不神奇,但很难想像那些比针眼还小的汉字,竟是从这种刀下刻画出来。从2014年开始,王清松多次在全省民间工艺精品邀请展中获奖。
“小时候,我跟父辈们学刻印章,自己也试着用绣花针在钢笔的外壳上刻字。那时候,我只是用心临摹字帖,微雕技艺不是很精。”王清松告诉记者,有一年在合肥举办的民间艺术展览会上,他认识了安徽省的两位微雕大师,然后登门请教,断断续续向他们学习四五年后,终于能游刃有余地在珍珠等挂件上雕字刻画了。
微雕艺术“艺在微”,愈是细微,功夫愈精,价值也愈高。“微雕是在极小的空间内,凸显最大的艺术价值,没有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是做不到的。干这行,要沉下心钻研,不能浮躁。微雕是把中国书画中的笔墨技法,用刻刀一笔一画地真实再现。没有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勤学苦练,很难达到较高的艺术效果。”王清松坦言,如今人们都喜欢新奇时尚的高科技产品,这种传统的工艺装饰品反而“曲高和寡”。每次雕刻前,他都要关闭手机、全身心投入,事先做好构思布局,雕刻时如果错漏一个字,整个作品就算废了。
“我目前主要是在珍珠上进行微雕,这些珍珠产自浙江省,晶莹透亮,刻上一些格言警句、诗词名联,甚至是一些英文句子,很受人青睐。”王清松说,2013年成立工作室以来,他利用暑假和周末,免费给中小学生开办书法培训班,也给他们展示珍珠微雕,但惊叹佩服的人多,真正愿意学的人凤毛麟角。“感谢区里对我们微雕技艺的支持,让我们走出去和外地的专家交流研讨。我也希望这项手艺不要失传,不能让绝技变成‘绝迹’。”
据该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王学友介绍,近年来该局大力扶持非遗项目,并在一些重要节庆日举办宣传展演活动,积极为非遗传人搭建学习培训的平台,让他们心无旁骛地做好非遗传承。
新闻推荐
近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公示了2018年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明显的市(地、州、盟)拟入选名单,拟推选包括阜阳市在内的10个城市作为2018...
阜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