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城小吃的记忆

颍州晚报 2018-12-17 16:54 大字

梁晓菲

每次离开阜阳,总是自己的胃最开始思乡,开始想念阜城的种种小吃。

最开始想念的是阜阳的咸麻糊和油条,那种馋呀,口水直吞,直觉得人生没有啥追求了,什么荣华富贵什么华服美景,都只是浮云,都没有一碗烫嘴的麻糊就上刚出锅的又酥又脆的油条来得实在。而尤其以前光华街路口姥姥家旁边那家印象最深,摊主干净利索,虽然是个独眼老太太并不苟言笑,但是因为麻糊做得讲究又好喝,并不觉得她可怕。不知为何姥姥和妈妈说起她都非常尊重的口气,更让那时小小年纪的我对她多了一份神秘的感觉。现在还记得那个每天下午都准时出现在路边的小摊子,芹菜粒和黄豆粒清清亮亮装在碗里,用雪白的纱布盖着,白色的粗布厚厚裹住的大桶里冒出的袅袅豆香味。

小时候妈妈又上班又带娃又超爱看书不善家务,后果就是家里的蜂窝煤炉子总是容易灭,来不及给我做早饭吃的妈妈,就会给我一点零钱,让我自己买点早饭吃。久而久之,变成我每天早晨最期待的就是家里的炉子灭了,虽然也为自己这个小小的期待有点内疚感,但是抵不过街口的糍粑的诱惑。那时东关路口有个炸糍粑的小摊,每天早晨上学总是路过,看到油锅架子上摆着金灿灿香喷喷刚出锅的糍粑,圆形的是红糖馅的,饺子形状的是红豆馅的,我的最爱,一口咬下去,外面糯米的皮又脆又糯,里面的红豆馅又香又甜。有天早晨我带的零钱只有7分,而糍粑是一角钱一个。于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站在糍粑摊前面,看了半天,鼓足勇气明知故问:糍粑多少钱一个?一毛。九分卖吗?卖。八分卖吗?卖。七分卖吗?呀,这个小孩咋这么好玩,卖给你拿去吧……那种高兴的心情,现在还历历在目。

有次妈妈去学校开完家长会后非常生气,从学校出来一路训我,我低着头心情沮丧极了,学校路口有个馄饨摊,是有名的三府街陈记馄饨,也许是闻到馄饨汤的香味,妈妈本来正一脸怒气,突然停下来,说吃碗馄饨吧,只记得当时我的心情,突然从低谷飞到了外太空。现在陈记馄饨是她的女儿传承下来,有次大老远单单找去,吃的时候听到邻桌在向他的朋友介绍,从小是吃她家馄饨长大的,现在都成习惯了,隔一段时间就想吃。

刚参加工作时,最喜欢吃的就是一中门口的麻辣串。把选中的一串串豆腐泡、蘑菇、青菜、香肠,放在一口装满高汤的大钢筋锅里煮好,然后刷上芝麻酱、蒜汁、甜酱、辣椒酱和种种神秘酱料,美味无比。前段时间和表妹们聊天,她们还记得我拿了工资,非常豪气地请她们去一中门口吃麻辣串吃到撑的情景。

恋爱的时候,两个人恨不得天天腻在一起,说不完的傻话,中午一下班就跑到我们的小房子里,来不及做饭,就天天吃门口的那家格拉条,又粗又硬的面条和黄豆芽和芹菜拌上芝麻酱和蒜泥,竟是人间美味。

女儿上大学,临行之前想吃古商城路口的荸荠蒸饺和元宵汤,可是找了半条人民路都没有找到,听周围做生意的人说,老太太年龄大了身体不好生意停了,十分惋惜。这是伴随我记忆的美食,蒸饺的皮是用烫面,馅的汤汁浓郁,里面有大块的荸荠,十分爽口,汤圆是自己包的,用的酵子也是自己做的,汤里加的是桂花蜂蜜。曾几何时妈妈带着我去吃,后来我带着女儿去吃的美食,竟绝版了!

现在骑着共享单车走街串巷,去六纺的小吃一条街里喝一碗鸡汤豆腐脑,去南门口吃现烤的烧饼和粉鸡,去鼓楼路口吃碗拉面,这就是我向往的在阜城的幸福生活吧。

新闻推荐

阜阳商厦 “六大上市品牌助力商厦店庆29周年”宣贯大会

“六大品牌助店庆,阜阳商厦又沸腾;突破任务冲极限,确保销售一千万!必胜、必胜、必胜!!!。”12月7日下午,伴随着响彻阜阳商厦9楼会...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