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巧手,剪出花样年华
只凭一把剪刀,一沓红纸,巧手翻转,剪刀飞舞,普通的红纸便有了生命……
家住颍东区正午镇的程娟娟是名90后,也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大师程建礼的孙女,程氏剪纸的第三代传人。日前,记者来到程娟娟所在的剪纸工作室,听她讲述自己和剪纸的情缘。
家传绝艺
剪纸时不画不刻
工作室内,几名孩子正手持剪刀,在程娟娟的指导下静静地创作。孩子们手中的工具只有纸和剪刀,与人们传统印象中的剪纸创作不同,从开始到结束,他们既没有使用铅笔在纸上绘制草图打样,也没有用刻刀进行细节雕琢。
“这就是我们程氏剪纸的特色。”指着墙壁上琳琅满目的作品,程娟娟介绍,这些形态各异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从准备创作时在脑海中构思开始,到最后的作品完成,全程就凭借一把剪刀,外加一沓纸张。
程娟娟说,剪纸时不画不刻,是程氏剪纸的一大特色,“我爷爷在世时就曾说过,使用草图和刻刀,给人的感觉就是多了份匠气,少了些灵气。从我开始接触剪纸,便被严禁使用绘图和刻刀。”
不事先绘好草图,如何保证作品不会出现问题?
程娟娟说,因为没有事先准备草图,这对剪纸艺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先在脑海中做到尽善尽美,创作时更加小心翼翼,一旦出现差错,就会前功尽弃。
“另一方面,这也给艺人的发挥创作带来了更多的空间。”程娟娟指着一个剪纸作品告诉记者,她在创作时,临时迸发灵感,根据纸张的空余又多剪出一只小狗和一只飞鸟,整个画面看上去惟妙惟肖,格外精致。
心灵手巧
童年时便成了小老师
虽说出身于剪纸世家,程娟娟在幼年时的剪纸之路却非一帆风顺。
“可能是怕被剪刀伤到,爷爷开始并不愿意教我剪纸。”程娟娟回忆说,从懂事起,她就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每当自己拿出剪刀比划时,却老是被爷爷呵斥。
大人的反对并没有妨碍到程娟娟对剪纸的热爱,趁大人不注意时,她总是悄悄拿出小剪刀,到自己的小房间里剪上那么几剪子。蝴蝶、蜻蜓、小白兔、小猫、小狗……身边那些常见的小动物,都成了程娟娟创作的素材。
一次清理房间时,爷爷看到了程娟娟剪出的纸样,有些吃惊:没大人指导,也能剪得像模像样?从那以后,爷爷便开始教程娟娟学习剪纸。
在爷爷的悉心指导下,程娟娟的知名度在小学里迅速提升。因为当时学校没有专业美术老师,班主任便让程娟娟代理班里的美术课,“那时候,被学校里的同学崇拜,感觉真不错。”程娟娟笑着说。
2004年,14岁的程娟娟第一次参加了全市剪纸大赛,三个一等奖中,她拿了其中的两个。
高中毕业后,程娟娟全身心投入到剪纸中去。十年前,程娟娟和父亲一起成立了程氏剪纸艺术文化有限公司,并先后在阜城和正午镇中心校等处开设了多家剪纸工作室,为那些对剪纸有兴趣的爱好者和学生提供培训。
惊艳德国
剪纸作品受欢迎
今年9月4日,受德国相关部门的邀请,程娟娟作为安徽省唯一的剪纸代表,飞赴欧洲,参加为期15天的中德文化交流活动。
活动中,程娟娟将携带的剪纸作品进行了展出,并现场表演剪纸。一把剪刀在叠起来的红纸上剪剪裁裁,很快便化为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人物风景,剪纸这项东方特有的文化技艺,立即引起了当地市民的关注。
展出不到半天,程娟娟的剪纸作品便被当地市民抢购一空,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她带来的十二生肖作品。
在看了十二生肖的简介后,市民们都纷纷围上来,通过翻译告诉程娟娟自己的星座、出生年月日,请她帮忙挑选合适的生肖图。还有一个当地的小男孩,告诉程娟娟自己是双鱼座,因为展出的作品中没有双鱼,便请她帮忙剪出一个。
程娟娟当场取出剪刀,为小男孩剪出了两条充满中国特色的“年年有余”。孩子的妈妈连声道谢后准备付钱买下,却被程娟娟婉言谢绝,“就当给异国孩子留下个美好记忆吧。”
关于未来
传承好剪纸文化
如今,身为安徽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安徽工艺美术名人、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程娟娟在不断创新和突破的同时,也一直在弘扬剪纸文化。创建工作室近十年来,当地跟随程娟娟学习剪纸技艺的孩子已有近千人,程氏剪纸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加强。
“我爷爷年轻的时候吃过很多苦,在民间流浪过,还讨过饭,但在最困难的时候,仍在坚守这项民间艺术。”在程娟娟看来,身为程氏剪纸第三代传人,将祖辈流传下来的剪纸技艺传承下去,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颍州晚报记者 任刚 通讯员 辛超民 王军/文 王彪/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任秉文)10月7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树生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下,到颍州区督查文明创建工作。刘树生一行先后...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