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之后带脱贫
本报通讯员 余波本报记者 安耀武
2017年底,刘治强被评为阜阳市“脱贫示范户”。年过半百的他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十里八乡的脱贫示范户。
刘治强是阜阳市颍泉区伍明镇苏集村刘营庄的村民。前几年,由于患有淋巴结核病,经常住院治疗,父母又患有慢性病,看病、吃药、做手术花去了很多钱,生活陷入贫困之中。 2014年,刘治强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5年,颍泉区政府派来的扶贫干部结合刘治强家的状况,为他家制订了产业帮扶、金融帮扶和健康帮扶的脱贫“三组合套餐”,在扶贫干部和村干部的一对一、手把手帮扶下,刘治强尝试种植食用菌,一年下来,家庭收入基本能够维持正常生活。
2016年春,刘治强在金融扶贫政策的扶持下,办理了4万元小额信贷,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并搭建简易大棚套种蔬菜,当年底收入达到3万多元,家庭人均收入达到5000多元,一举摘掉“贫困帽”。
“作为一名党员贫困户,不仅要摘掉贫困帽子,更要知恩感恩,回报社会,带领大伙一起奔小康。 ”刘治强说。2017年,他主动带动几户贫困户一起种植蘑菇。为了提高自己的种植技术水平和示范带动能力,他经多方咨询、联系,了解到山东临沂有家蘑菇生产基地种植技术好。他毫不犹豫地远赴山东,来到这家蘑菇生产基地,自费学习种植技术。学成归来,他流转20余亩土地,并在区、镇扶贫干部协调努力下,贷款15万元建起了20个钢结构大棚,在这里种植木耳、平菇,带动3户贫困户共5口人种植蘑菇,当年每人分红3000元。同时,吸纳本村3位贫困劳动者在此就业。
摘掉“贫困帽”当上“示范户”的刘治强,最大的愿望是要让刘营庄成为“蘑菇村”,让这一带村庄的贫困户都能通过种植蘑菇脱贫致富。“有党的扶贫好政策的支持,我对种植蘑菇脱贫致富有劲头。 ”刘治强信心满满地说。
新闻推荐
核心提示今年虚岁110岁,耳不聋、眼不花,还能思维清晰地和别人聊天。这样的老寿星,是不是很罕见?这位老人叫袁贾氏,住在颍泉区...
阜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