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泉112个农家书屋,都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吹着空调看看书,农业技术学到手
编者按
知识改变命运,这是很多人的座右铭。如今,这句话也被很多农民认可。为了让更多人实现“家门口就能阅读”,近年来阜阳市持续推动农家书屋建设。
小小的书屋,成了村里的图书馆,让村里的大人和孩子,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近日,晚报记者兵分几路,走进农家书屋,感受那里的新变化,记录那里利民、惠民的点点滴滴。
核心提示
李光军:《挑战人生》,马明:《实用技术》,王永峰:《农村社会保障》……
这是颍泉区伍明镇袁寺村农家书屋借阅登记簿上一天的登记情况。记者数了一下,当天,共有19位村民从这里借书。
从2008年开始,颍泉区启动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目前全区124个社区和行政村,共建成农家书屋112个。每年,区文广新体局还征求村民意见,对书籍进行更新。“吃的粮食在地里,精神粮食在书里。”一位读书的村民说。
书屋里凉风阵阵,村民们读得津津有味
袁寺村农家书屋位于村部新办公楼二楼,60多平方米的房间宽敞整洁。靠墙放了5组书柜,分别为少儿类、科技类、文化类、政经类和其他类,2000多册图书摆放整齐。
房间的内侧,有一张可容纳十几个人的阅读桌旁,七八个村民每人捧本书正读得津津有味。室外烈日炎炎,室内的空调则为看书的人送去丝丝清凉。
村民赵志军读的是《上下五千年》,头上的一顶草帽让他格外显眼。“这里书多,又凉快,只要有空我就来看。”他读过初中,以前在外地打工。自从有了小孙子,就安心守在家里,平时喜欢看些历史和政经类书籍。和村民聊天时,他能说得头头是道。
“每天来看书的村民,少则三五个,多则二十多个。”袁寺村主任李文鹏说,此外还有不少村民把书借回家看,“我们这个农家书屋,每年接待看书、借书的可达五千人次。”
不远处的苏集村农家书屋,同样的情景也在上演。
那里有两间屋子,里面是书籍展示区,外面是阅读区。除了村民,苏集小学退休老师、村关工委主任胡大江也召集了一帮老年人,专程过来看书。“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不学习就跟不上这个时代。”胡大江说。
苏集村党支部书记袁西波说,除了村民经常来看书学农业技术,还有不少中小学生,“我们设的有少儿图书专柜,品种很齐全。孩子们暑假没事干,一看就是半天。”
学到种植技术,走上脱贫致富路
颍泉区文广新体局文化艺术股负责人、区文化馆馆长王学友介绍,该区从2008年启动农家书屋建设,目前已在各社区、行政村建成112个。
“区文广新体局按每个农家书屋2万元标准,提供图书1500册,共100个种类,包括科技、文化、医卫生活、少儿等,还有一些报纸期刊。”王学友说,从2013年开始,每年都对图书进行更新。
很多群众反映,喜欢看科技类、种植养殖方面的书,“更新时,我们着重增加这方面的图书。”
区文广新体局还结合农家书屋建设,开设丰富的活动,如十九大精神宣传、文化讲座、各种主题的阅读比赛等。
农家书屋除了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扶贫、帮助村民致富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苏集村后刘营的刘志强,在农家书屋学会了种植技术,种了十几亩蘑菇,成功脱贫。袁寺村的李登轩,也是农家书屋的“常客”,通过种果树、养羊走上了致富路……
颍州晚报记者 刘培军 通讯员 张坡/文 记者 戴文学/摄
新闻推荐
车辆涉水咋定损?有新神器了 人保财险阜阳市分公司首次启用数码内窥镜查勘定损 车辆检测只需30分钟,发动机不需拆解
颍州晚报讯(记者曹亚伟)车辆涉水后保险公司定损,需要对车辆进行拆解检测。如果车主没有投保涉水险,这笔费用需要车主自行承担...
阜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