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外之家也挺好 ——探访颍州区三十里铺镇港口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本报记者 徐风光 通讯员 王照亮 7月11日,记者见到82岁的张巨臣时,他正和50多名老人一起,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食堂吃午饭,一个烧冬瓜、一个粉鸡汤,一碗白米饭,他吃得津津有味。
“不仅吃得好,和老伙计在一起也开心。”张巨臣乐呵呵地说。自从颍州区三十里铺镇港口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月初运营以来,有50余名像张巨臣一样的老人感受到老年生活的新变化。 充实的老年生活 家住颍州区三十里铺镇港口社区腰庄村的张巨臣,这十多年来的日常生活基本类似:子女们常常天不亮就出门工作,孙辈们也都各有各的去处,留老张一个人在家,早上喝点稀饭,午饭通常是随便啃个馒头,日复一日。
老张每天复制粘贴似的生活在今年7月份得到了改变。7月1日,港口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正式运营,社区干部找到他说,年过八旬的老人可以免费到照料中心生活。虽然是免费,但张巨臣还是感觉不习惯,80多岁的人了,不在家好好待着,去那里干啥?
在村干部和子女的反复劝说下,张巨臣才抱着体验一下的心态走进了照料中心。在那里,他发现邻村的好几个老伙计都来了,大家下棋的下棋、打牌的打牌、聊天的聊天。张巨臣不识字,不会打牌,但他喜欢聊天,几个老伙计坐下来,从国家大事到家长里短,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再到院子里散散步,也就到了午饭的饭点。
在宽敞明亮的食堂里,张巨臣和老伙计一起吃了一顿久违的“丰盛”午饭,饭后还在类似宾馆标准双人间内午休了一个多小时,下午精神抖擞的他又到二楼的健身房、活动室参观。晚饭后,儿子来接他时,他很不情愿离开。
和张巨臣不同,83岁的黄国兰则是照料中心没营业前就打听着要来这里,儿子儿媳常年在外地打工,孙辈们也都在外地打工、求学,她一个人在家生活感觉很寂寞,吃饭更是有一顿没一顿,日子过得很单调。得知要建老年人照料中心,子女们积极联系,黄国兰也非常愿意来,在营业之初,就积极报了名。“这里吃得好,睡得香,还有人一起聊天,真好。”说起照料中心的生活,黄国兰连连称赞。
据了解,截至目前,在港口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有50余名60岁以上的老人在此享受犹如家人般的日间照料。 温馨的家外之家“来这里的老人多是附近村庄的,子女们外出打工或者平日里工作忙,无暇顾及他们,他们想在白天有个热闹的去处。”港口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负责人王元新介绍说,这也是日间照料中心运营的初衷。
目前,来到日间照料中心的老人每天中晚两顿饭都可以在食堂吃,中午有装有空调的两人标准间供老人休息。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只要户籍地在港口社区辖区或居住地在该辖区一年以上的60周岁以上老人,可在日间照料中心就餐、休闲,并享受其他日间照料。
“港口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村卫生室等项目是2015年谋划的,投资240万元,硬件设施齐全。”港口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剑飞表示,运营十多天来,深受当地老年人喜爱,子女们更是支持,他们正在想办法细化服务,提供更高质量的日间照料服务。
记者在照料中心看到,休息室是双人间,配备有床、床头柜、衣柜、电视和空调等。“我们想让老人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所以在环境改造上尽量营造住家的氛围。”李剑飞说,作为以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照料中心,依托的是专业的养老护理资源,同时对接村卫生室,为老人提供基础医疗服务。
“照料中心早上7点开门,晚上9点关门,周末休班,老人在这里可以看书、下棋、看报,社区为老人配备了象棋、围棋等多种娱乐工具;同时,中心设置了娱乐室、休息室、卫生室、康复训练室、心理咨询室等,还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医护人员值班,解决老年人生活上的后顾之忧。”王元新介绍。
“这里成为我们的另外一个家了,一天不来,就感觉少了点什么。”71岁的老人张才臣的感受代表了很多老人的心声。 持续运营的压力 作为社区养老的一种新兴模式,老人们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日间照料中心这一新型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正逐步走进市民的日常生活。尽管港口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老人提供了日间照料的好服务,但依然面临很多难题。
当前,阜阳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由政府投资建设,但运营要靠各地结合各自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在阜城,目前多家社区照料中心采取了政府投资建设,竣工交付后,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给第三方运营管理。
港口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是今年7月1日正式运营的,设计接纳老人20名,但现在人数却达到了50余人,属于超负荷运营。“辖区4500余名村民中,60岁以上80岁以下的达到了512人,80岁以上老人也超过百人。”李剑飞表示,社区养老任务不轻。
承载力不足的同时,运营经费压力也陡增。“根据规定,辖区6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天自付50%即可享受价值8元的中餐、晚餐;80周岁以上的老人可免费就餐(餐补费用由民政部门承担)。”王元新表示,这个费用裹不住老年人的餐饮开销,“我们核算了一下,运营十多天来,每位老人每天就餐成本都在12元左右。”
不仅如此,照料中心需要有人打扫卫生、整理内务,食堂需要有人买菜、帮厨、做饭,老人日常活动也需要专人全程照看,这些人员的工资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虽然运营压力很大,但是能为老人们做点实事,社区很欣慰,我们会继续坚守。”李剑飞说。
记者采访当日,镇民政所、社区“两委”、日间照料中心负责人等正在一起商讨,如何规范高效维持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营,经过反复的商讨,他们决定发动多方力量。
“我们发动辖区爱心企业家、爱心人士捐一点,再向上级申报项目资金补一点,我们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再倾斜一点……”李剑飞说,社区会千方百计地筹集资金,维护日间照料中心的正常运转,让这个老年人都爱来的家外之家更温馨、更长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静文)7月19日,阜城教育系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现场观摩会在市第十五中学举行。市文明办、市教育局、颍州区教育...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