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好人温暖回家路

阜阳日报 2018-07-18 13:18 大字

本报记者 王雪洁 “咱阜阳的好人多啊,大家尊老爱幼,文明素质也高,这次回来的决定太对了!”日前,记者见到69岁的张泽增老人时,他口中总是说出这样的话语,夹杂着一些普通话,最质朴的语气中反复强调着家乡人文明素质的提高,让他倍感亲切,还有着些许的自豪。

张泽增是地地道道的阜阳人,也是最早外出务工的一批人。他16岁就踏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几经辗转,后来留在上海工作,直到去年,因为年龄关系,他选择回到家乡阜阳养老。

“我去年回来的时候就感觉咱阜阳的变化大,高楼大厦盖起来了,主要是人变得更有礼貌、谦逊有礼。”张泽增告诉记者,每次走出家门,公交车上有人主动让座,过马路时车辆提前停车,就连走进超市里,导购员和周围群众都会主动帮忙提较重的物品。

如果说,回家后的温馨“细水长流”,那么,此次去上海接老父亲返乡途中的温暖更是“直击内心”。

7月12日晚,张泽增和94岁的老父亲张传寿坐上了K8402列车返回阜阳,因为购票较晚,没有买到卧铺,二人上了火车、找到座位后,邻座的好心人主动让了座,让张泽增感动不已。

更让张泽增感到温暖的是,下火车后,从站台到火车站广场的一小段路程,有7人主动上来帮扶,不想麻烦别人的张泽增很是感谢,但他们似乎已经习以为常。

“在火车上,一位老乡帮忙把行李拿了下来,也就是我带的两个箱子、一个桶,家里小孩儿帮忙拿了箱子就赶紧出站找车子,而我就一手拿着桶,一手扶着老父亲,慢慢走出火车走向地下通道时,一位手拿重箱子的小伙子主动来帮我提桶,让我好好扶着老父亲,来到地下通道的一段路上,还未走几步,又有两个人主动过来帮忙。”张泽增告诉记者,大家都是回家的阜阳人,每个人的行李都很多,他们还能主动过来帮忙,这是最令人感动的。

张泽增搀着老父亲走出出站口,此时一名旅客看到他们,也是主动帮忙,把他们送到了巡逻车旁,值班巡警更是主动将两位老人扶到车上,将他们送到了广场边缘,坐上了回家的车辆。

“这一路上几乎没有受累,从车上有人让座到下火车受到帮助,阜阳的文明礼仪已成风尚。”张泽增说,回家的路是温暖的,阜阳的文明创建带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尽管自己多年未回来,但是回家路上让他感受到家乡好人的真情帮助。

新闻推荐

卡乒在阜阳

稿件来源:城市周报记者李昭翰实习记者杨利利/摄、文KapilPayal是一位来自印度的瑜伽男导师,24岁的他只身一人来到阜阳,将正...

阜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