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学校应有所作为

颍州晚报 2018-07-04 01:08 大字

为遏制校外培训机构的种种乱象,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市教育局、民政局、人社局等单位联合下发通知,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

在阜阳,家长习惯将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称为“补课”。本意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孩子短腿的功课“补”上去,跟上整体节奏。

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个人或机构通过提供补课服务获得报酬的做法也无可厚非。比如前些年,一些大学生通过“家教”进行勤工俭学,就被社会所接受。但不知何时,“补课”的经被念歪了,演变成一门生意,且愈演愈烈。

部分校外培训机构为了最大获利,将“补课”的市场价值发挥到极致,推出名目繁多的补课选项,如“衔接班”、“新概念”、“一对一”等,诱导家长参与。由于市场诱人,培训机构一哄而起,家长的焦虑感被增强,产生“别人都在补,不补就会落后”的思想。由此造成的后果,一是校外培训机构良莠不齐,乱象丛生,二是原本不需要补的功课,全都被补上,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和孩子的学习负担。

由此可见,家长希望提高孩子成绩的诉求有合理性,正规的、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校外培训机构也允许存在。问题就出在那一部分“浑水摸鱼”者身上,从相关部门的表述看,他们存在提前教学、强化应试、无证照经营、不规范办学等问题,是此次治理的重点。

这次治理还有一个亮点,就是严查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并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等行为。这个点抓得非常好,因为一些校外培训机构里,或多或少都有在职教师的身影。在高额回报的诱惑下,他们有的隐瞒身份,兼职赚外快,有的甚至自己偷偷办班。原本应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变成需要额外掏钱才能获得的资源,这不仅是对学生的伤害,也助推了一些不正之风。

校外培训机构为何能大行其道?一个不可否认的原因是校内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比如对于一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老师有没有做到一视同仁?一个也不放弃?对于学生在文体方面的学习需求,学校有没有充分的师资和教学设施?虽然很多学校都开设了课外兴趣小组,完善了音乐、美术、体育等设施,但也存在资源利用不充分、音体美等课程形同虚设的现象。孩子的需求在校内得不到满足,家长只能借助外力。

因此,希望以此次治理为契机,一些学校能进一步增强教师责任感,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完善课程体系,推出多样化的内容,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学习需求。

学生想提高成绩也好,想学美术、舞蹈也好,如果都能在校内得以实现,家长何必再花钱把他们送到校外?

刘培军

新闻推荐

2012年后数字影院蓬勃发展

本报记者牛真子经历几年的低迷后,2012年随着大地影院在香港财富广场正式开业,阜阳人的观影方式逐渐回到了电影院。很多人都...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