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朝花夕拾山芋馍

皖江晚报 2017-11-07 14:17 大字

●吴兰保

前一阵,都市里出售山芋馍,深受市民青睐。以至每个馍摊前摆着长长的求购队伍,这是多年不遇的景观。

我刚上小学五年级,每月仅四十几元工资的父亲养活不了没有工作的母亲和四个孩子,便写信和大伯商量,让小学没毕业的我去他那里过一段日子,以缓解经济的压力。

车到阜阳站,北方在大雪覆盖之下,苍茫且巍峨。乘班车到达枣庄区老庙镇,沿着弯弯的乡路,步行到公平乡毕海行政村吴庄生产队,我两腿沾着厚厚的泥巴。在这里,我上完小学五年级最后一年课和初中一年级课程,在公平学校一间简陋的教室。这里是父亲出生地,我在那里继续着学业。

这里吃得最多是山芋馍。初来,觉得口感新鲜,便顿顿吃饱。每顿饭烧火时我还将山芋干放在火边,锅里山芋馒头熟了,灶下山芋干有时烧糊了。大伯家里屋子矮没有烟囱,做饭扬起的烟缭绕屋内,呛得人鼻涕横流。这种刀耕火种式的生活方式,让人缅怀藏在里面的幸福和宁静。身处庸庸都市,才觉得故土珍贵,没有什么能够替代它们。

大伯劳碌归来,开始吃饭了,一会儿我就下肚三个馒头,又吃几片带着糊味的山芋干,这时感觉味道比南方稀饭干饭要好。可时间一长,对吃惯稀饭干饭的我留恋徒增。大伯似乎知道这些,从集市买来米,让我和山芋馍和山芋干交换着吃,让我渐渐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北方孩子像山芋一样朴实,能进学堂念书不多,一个村子一个庄子有不少男孩女孩不能读书,在求知的年龄整天喂羊割草,跟他们相比我很幸运。大伯知道,不念书人一辈子没出息,这种信念帮助了经济困窘的父亲。大伯自幼没上过学,但讲话干脆认准道理。我们像垄上的山芋济济一堂,在一根根木板搭成的课桌上,一天天过着求学的日子,我因为大伯的帮助,因此没有浪费有限的求学时光。

秋天,北方画卷多了些苍凉遒劲。犁耙翻开酥软的土地,红红的山芋和土壤两边分开,颜色分明。这种成熟非常诱人,田野里触目处都是人,家家户户劳力全到田间地头。用一柄快镰将山芋削成一片一片,晒几个太阳,山芋片就成山芋干,山芋干放在机器里碾成粉,就可做成当今都市人人爱吃的山芋馍。

如今,都市人对山芋馍的热度已有所降低,但还没有湮灭对它们的热情。但我始终如一,一刻也没有离开它的关爱、无私和奉献,就像北方给我的博大一样。

新闻推荐

扎实做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

本报讯(记者尚原野通讯员王俊岭王冠军)11月3日,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总结交流十八大以来农田水利建设的经验做法,明确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市委常委、副市长张鑫在阜...

阜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