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收获时节采棉忙

阜阳日报 2017-11-06 12:28 大字

[摘要]“阜创汇”职业技能大赛棉花采摘大赛现场见闻

本报记者 杨静文

一望无际的棉田里,颗颗棉桃裂铃吐絮,身着红衣的选手穿梭在田间弓腰采摘。红白分明,相映成趣,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10月27日上午,颍东区插花镇赵店村棉花种植基地迎来了“阜创汇”职业技能大赛棉花采摘大赛。此次比赛由市政府主办,市农委、市人社局、市总工会承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协办,来自全市各地的30名选手分为两组,进行了每组30分钟的采摘比赛。

“我们一早就从枣庄镇赶过来了。这几天,家里的棉花也在收,知道这里有比赛,还能拿奖金,我就组织村里几个摘棉能手一起参加,顺便看看今年老康的棉花长势如何。”来自颍东区枣庄镇的参赛选手夏保超告诉记者,他们合作社2016年开始流转60余亩土地种植短期棉,去年亩产棉花300多斤,效益还不错。又到丰收季,他带工人来参赛的同时,也想取取经。

夏保超口中的老康,是比赛现场赵店村150亩棉花田的主人康治礼。今年70岁的老康,年轻时就是村里的棉花种植技术员,在棉花种植停滞多年后,去年,他重新流转土地拾起了“老本行”。“棉花种植其实很容易,只要做好控旺,做到蕾期稳长,就能丰收。”康治礼告诉记者,他现在种植的棉花品种是政府从中国农科院引进的新品种,种植期只需要80天左右,抗病虫害能力强,几乎不用施药,绿色环保。去年,他种了两季棉花,一亩地产量达400多斤,经济效益可观。目前正在采摘的是他今年种植的麦茬棉,整个采摘季大概10天左右。

“采棉花没什么技巧,只能靠人力一朵一朵摘,很费力。可要摘得好,还需要细心,把棉瓣摘净的同时,不要有杂质残留才是品质好的棉花。”康治礼边看比赛,边与记者热聊起来。

据了解,此次比赛中,参赛选手要利用30分钟时间,在规定区域采摘棉花,最终裁判会根据采摘重量、棉株残留、采摘棉花含杂情况三项内容进行计分。经过激烈比拼,最终来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选手闫旭获得第一名。

“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我们从2014年开始在全市推广‘中50’短期棉。该品种棉花具有节省成本、好种植、绿色环保等优点,正常情况下,种植该棉花每亩产值要比种普通粮食作物提升30%-50%。”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邓坤告诉记者,目前阜阳市已推广种植短期棉1万余亩,希望通过此次棉花采摘大赛的举办,对棉花种植进行普及、宣传和推广。

新闻推荐

市直单位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报告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郭晓林实习生万琳)11月2日,市直单位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报告会举行,邀请党的十九大代表高思杰作专题报告。会上,高思杰围绕“迈进新时代扬帆新征程”主题,从参加十九大的经历体会、“学...

阜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