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广场舞点亮夜生活

阜阳日报 2017-09-11 11:56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王雪洁

初秋的傍晚有了些许凉意,正是外出运动好时节。夜幕还未降临,54岁的王霞早早来到离家不远的王怀梅家中,在她家院子里调好音响,为当晚的广场舞做好准备。

这里是颍泉区中市街道办事处坎河社区葛庄村的一座农家小院。不一会儿,王怀梅家院子里就聚集了10多名农村妇女。伴随着音乐响起,她们翩翩起舞,几个孩子在一旁偷偷跟着学习,也有模有样地跳着。

创造条件来跳舞

王霞是葛庄村人,年轻时跟着家人一起外出务工,后来返乡在家,就一直没有出去过。见识过大城市的繁华,回到家乡,每天晚上只能守着电视机的她很想组织大家一起出来跳广场舞,但苦于没有条件。

今年7月份,葛庄村来了一名社工——李雪敏,她带着社工服务项目来到村里。一次活动中,李雪敏问大家想做些什么时,王霞和其他妇女表示,她们想跳广场舞。

得知王霞等人的想法后,李雪敏排列了一下跳广场舞的条件:舞蹈老师、音乐、音响和场地。“当时,阜阳有位木子老师,专门教跳广场舞,我就给她打了电话,她欣然同意前来教学。”李雪敏说,有了老师,音乐和音响也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场地了。

“主要是没有地方,俺村属于自然村,目前还没有文化广场;社区广场又有点儿远,大家都不太愿意去。”听了王霞的诉说,李雪敏也犯了愁。此时,另外一位在外务工的村民王怀梅表示,她家的院子可以供大家跳舞使用。

原来,王怀梅常年在外创业,赚了钱就在家盖起了两层小楼,还有一个大院子,但常年不住人。

有了场地和老师,广场舞小队伍迅速壮大,从第一天的几个人,很快增加到20多人。“一般情况下,我们每天来这儿跳舞的都有10多人,最多时20多人。”王霞告诉记者,短短两个多月,她们已学会了10多支舞蹈;现在即使没有老师,她们也能跳得很好。

业余生活不单调

如今的葛庄村,几乎每天晚上都有10多名留守妇女聚集在村里小广场上跳舞,最大的54岁,最小的只有25岁。32岁的周媛就是其中的一位。在她看来,跳广场舞不仅能强身健体,还可以丰富业余生活。

“我以前在合肥、天津工作过,2013年结婚时回到阜阳,目前在颍泉区的阜阳工业园工作。”周媛告诉记者,当初回家时还担心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没想到找工作不是难题,单调的业余生活让她有些难以适应。

“以前在外面,业余生活比较多,也经常跳舞;回来后发现,自己村里并没有跳舞的机会。”周媛说,她回到阜阳后发现,村子距市中心较远,每天晚上也没有什么休闲活动,只能在家带孩子、看电视。自从村里有了广场舞这个活动后,她几乎每天都会参加。“跳广场舞能锻炼身体,我老公也支持,跳完后回去睡觉很舒服。过去总觉得晚上的时光很难打发,现在感觉时间都不够用。”

葛庄村干部张继传告诉记者,葛庄村是个典型的留守村,全村140多户,600多人。其中,在外务工或经商的人员占到近70%,留下的大多是妇女、孩子和老人。“村里留守妇女跳起广场舞,不仅丰富了她们的业余生活,还加深了她们之间的联系,更有利于村庄的和谐稳定。”

新闻推荐

全市首批居民健康卡发放

李平出席首发仪式并致辞

阜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