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网上晒吃晒玩晒图片 暴露位置隐私有风险

阜阳日报 2017-07-21 20:05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王雪洁

打“网约车”,系统会自动将乘客和准备接单司机的位置信息进行分析和适配;团购餐饮,APP会智能推荐你所在位置附近的“美食好店”;发送朋友圈,也可以定位你所在位置让朋友们了解……眼下,智能手机逐渐成为市民不可缺少的生活工具,基于手机用户当前位置而设计的软件也渐渐多了起来,用户可以轻而易举获取周边的地图、资讯,还可以将这些与自己的网上好友分享,这些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但同时也引发公众对于个人地理信息安全的担忧。

个人位置信息泄露有风险

“打卡,今天又跑了2公里!”7月18日晚,市民黄女士在微博上更新自己的状态,左下角处的蓝色小字显示她在阜阳“外滩花园”处,很快就有朋友回复“我就在你附近。”……这种“网络签到”行为让好友知道自己的地理位置,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所谓“网络签到”,就是用户在发布文字和图片之后,加一个标签,通过智能手机的定位功能,将自己的大致位置跟在微博后面发布出来,然后微博上会显示“我在……”接着后面是一个链接,点开就是一张卫星地图,可以清楚看到发布微博人的大致方位。“一般我吃了美食或看到好玩的东西,都会配上图片文字发布出来,加一个标签让别人也能分享到这些好东西,增加一份乐趣。”黄女士告诉记者,在微博上“签到”是她的习惯,她明白位置标签可能会暴露自己的行踪,但没有觉得存在多大的安全隐患。

不仅是微博签到功能,记者发现,在手机中的“设置—隐私—定位服务—系统服务”中还能找到“常去地点”功能,记录用户到达过的所有地址,并进行了智能分类、次数记录和轨迹查询。“手机定位功能的确很方便,但要是信息泄露,就会有很大的隐患。”面对如此强大又“贴心”的定位功能,市民黄女士喜忧参半。

《测绘法》明确保护个人地理信息

黄女士的担忧是众多用户使用定位服务时遇到诸多困惑的一个缩影,不少人希望享受更好的服务,但在使用定位服务时也会担心信息泄露。

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就让用户保护个人地理信息有了法律依据,它明确将个人地理信息纳入法律保护。

根据《测绘法》第四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地理信息生产、利用单位和互联网地图服务提供者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相比以往的法律法规,《网络安全法》、《全国人大关于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决定》等更多强调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多为线上主体;而《测绘法》则在互联网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的基础上,规范主体不仅包括互联网地图信息服务提供者,还包括了地理信息生产、利用单位等线下主体。

法律在保护个人地理信息安全的同时,还需要用户自己提升风险意识和保护观念。有关专家表示,不少网友喜欢走到哪“晒”到哪儿,鉴于很多社交媒体的开放性,用户更应谨慎小心、尽量避免提供精确的位置信息;此外,在连入一些公共网络的时候,也需要格外注意防范风险,以免个人地理信息泄露并被恶意利用。

新闻推荐

开展专题询问 聚焦环境保护

本报记者 牛真子

阜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