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村“破壳”记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9-10-18 11:24 大字

10月11日,村里承包的100多亩芝麻颗粒归仓,扣除人工、地租等成本,算下来,一季村集体至少能增收3万元,这让临泉县关庙镇杨楼村党总支书记杨建岭喜不自禁。

作为两省三县交界之地,杨楼村与河南省项城市、沈丘县为邻,距临泉县城三十余公里。由于位置偏远,加上此前几名村干部出了问题,2017年,杨楼村被列为基层组织涣散村、集体经济空壳村。

当年5月1日,阜阳市经信局派驻杨楼村第一书记刘岩到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健全基层组织,发展集体经济。“人心聚在一起,村集体腰包鼓了,才有能力帮助贫困群众增收,改善乡村环境面貌。 ”

选好带头人,迫在眉睫。经过走访群众和听取意见,踏实能干、勤劳致富、口碑较好的杨建岭,成为大家心中的人选。

“刘书记找到我时,最初我是不太情愿的,养猪需要投入精力,担心干了村干部耽误自己的事情。 ”时隔一年多,杨建岭对当初的想法直言不讳,“不过,镇领导和刘书记隔三差五就来做思想工作,我最终被打动了:人家城里干部跑到咱村帮扶,我咋能光打自己的算盘? ”

换届选举时,杨建岭等几名村民高票当选为村 “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和当地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个鸡鸣闻三县的村庄很快发生了变化。

“我们成立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杨楼金丰种养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始种植特色芝麻,去年收入超过7万元。”杨建岭说,受结构调整和天气影响,今年村里芝麻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但从收获情况看,这一季至少能增收3万元。

种好村集体承包地的同时,杨楼村还想方设法盘活闲置资产。“经多方调研评估,我们对村里几处废弃沟塘进行清淤规整,整理出6个鱼塘,分别以5000元到一万元不等的价格租给养鱼能手。 ”杨建岭说,仅此一项年增收5万余元。

“村扶贫车间租金收入1.5万元,闲置土地出租收益3万元,还有村集体光伏收入……今年以来,我们村集体收入已达27万余元。”说起增收项目,刘岩如数家珍。

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环境整治等加快实施和推进。

“现在每个村都有小公园,也装了路灯,柏油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前……”村民杨明军对村里的变化赞不绝口。刘岩表示,在杨楼村出列的阶段性成果下,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改善村容村貌,为乡村振兴积蓄力量。 (徐风光)

新闻推荐

临泉县: 开展“三联四建” 疏通痛点堵点

日前,困扰临泉县城南街道沈苑小区居民的下水道排水不畅、电梯漏电、屋顶漏水、网络不通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该项工作由临泉...

临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泉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