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县身残志坚的韩玉梅把乡村葫芦销往海外 小葫芦成了脱贫“宝葫芦”

颍州晚报 2018-08-29 11:19 大字

核心提示

临泉县邢塘街道办的张洪世今年52岁,身有残疾,借助安徽姜尚工艺品股份有限公司,他学习了在葫芦上绘画的技艺,月薪3000多元,不但实现了就业,还在2016年顺利脱贫。

而安徽姜尚工艺品股份有限公司的老板韩玉梅,也是一名残疾人,她身残志坚、热心聪慧,把乡村小葫芦销往海外大市场。

小葫芦变成精美工艺品

今年50岁的韩玉梅因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行动不便。但这并没影响到她的奋斗,从最初的养殖蜥蜴,到后来接触葫芦工艺,再到2012年成立公司,她一步步克服困难,把事业做大。

安徽姜尚工艺品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临泉县经济开发区,主要加工与销售葫芦、根雕、玩具、饰品等工艺品。几年来,公司在艰难中起步、发展中前进,将农村常见的葫芦,变成精美的工艺品,并畅销海内外。

2016年,临泉烙画葫芦工艺被列为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临泉烙画葫芦很受海外市场青睐。”韩玉梅介绍,公司已将葫芦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欧盟等地,仅去年就创外汇310万美元。

让贫困户和残疾人有稳定收入

公司发展了,韩玉梅没有忘记当地的贫困户和残疾人。几年来,她先后为几十户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帮助十多名残疾人学得一技之长。目前在公司长期就业的还有贫困人口10人、残疾人13人。

张洪世就是其中之一。他因为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无法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生活十分困难,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后经人介绍,进入公司学习烙画。

“韩玉梅给了我们实实在在的帮助。”张洪世说,他在公司干了两三年了,刚开始一窍不通,在韩玉梅的鼓励下,坚持了下来,画技渐长。从几天画不了一个葫芦,到现在一天能画十几个,工资也在提升。如今一个月收入3000多元,并在2016年顺利脱贫。

而张洪世的师父、71岁的王建文,也是一名贫困户。“我年轻时十分喜爱绘画,后来因为生活原因就丢下了画笔,现在我很感谢韩玉梅给我提供平台,在这个岁数能从事热爱的行业,很满足。”

除了带动贫困户就业,韩玉梅还带动当地农民种植葫芦。葫芦作为蔬菜卖几元钱一个,但作为工艺品原料30多元一个。韩玉梅将葫芦种苗送给农民种植,并提供技术扶持,等到葫芦成熟后再负责回收,保证农民有收入、零风险。在她的带动下,现在周边农村葫芦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每亩地收入可达三四千元。

“前不久公司与刚果等国家的海外客户签了不少订单,仅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额就达两千万元左右,又荣获安徽省名牌产品称号,下一步将争取获得全国名牌产品称号。”韩玉梅充满信心地说。

颍州晚报记者 牛桂芹 通讯员 王子娟 文/摄

新闻推荐

全市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稳中向优

本报讯(记者徐立成)记者从8月24日召开的全市农委主任座谈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呈现产量稳定、农民增...

临泉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临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