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的临泉老味道

颍州晚报 2018-07-17 22:20 大字

常惠

临泉有本地独特的饮食文化,各色小吃在岁月中历尽千帆,迎来送往,老炉老汤的烟火气息伴随着老街人每天的日出日落。走过历史的光阴,许多老字号美食如浪花一般,无声无息地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陈家糖糕

在临泉老街生活的老辈人都吃过陈广发的糖糕,陈家的糖糕摊点从解放前就设在老街大十字街东北角路北。陈家的糖糕因面团软硬适中,火候掌握适中,格外香甜可口。

“陈家的糖糕,甜到嘴里烫着腰”,这句流传了百年的俚语生动地诠释了陈家糖糕的美味程度,朗朗上口中令人忍俊不禁。传说有一街坊喜食陈家刚出锅的糖糕,拿起热腾腾的糖糕等不及冷凉便一口咬下,一时没有防备,糖糕内滚烫的糖汁顺着胳膊肘向下流淌,慌忙举起手肘,去舔肘间的糖汁,却忘记手中的糖糕已举至脖后,糖糕内剩余的糖汁沥沥淅淅滴于后背腰间,食者再次被烫得跳将起来,顾头不顾腚的样子惹得旁观者哈哈大笑,“甜到嘴里烫着腰”的说法也由此流传。

康家烧饼

“吃烧饼,吃个面,吃个火烧吃个馅,一层皮来一层面,五香大料拌个馅,里猪油,外香油,花椒胡椒两碰头……”老街的老人至今还记得这样的叫卖。在临泉老街,康家的烧饼以其焦酥多层,咸香适中著称,被老街人俗称为“康胜贴锅烧饼”。

康家烧饼的选材和制作都十分考究。上好面粉加酵子发酵成半发面,猪板膘油、食盐、五香大料、大葱等熬制成油酥做馅料。发酵后的面坯反复揉捏后,再分成小饼坯,刷上食油醒面,后将小饼坯擀薄,抻长,均匀抹上油酥,依次卷起,做成圆坯,刷上自制糖稀,撒上芝麻,贴入炭炉壁上烤制。

刚出炉的烧饼色香味俱佳,外皮酥焦中透着金黄,酥皮上的芝麻圆滚滚炸着皮,用火剪一挑,层层叠叠,汪着油,透着香,咬上一口,酥皮在齿间清脆作响,唇间扑簌掉渣,芯里层层面皮薄如蝉翼,绵软咸香,入口即化,美不胜收。

李家火烧

馍李家的火烧馍摊点位于原老街南大街路西,被老街人俗称“油酥火烧馍”。

李家的火烧馍是用发面、未发酵的面和烫面三种面和成,用猪板油、五香料、葱、姜等做成油酥,将面分成小面团,再加油酥做成多层的小饼坯,将小饼坯放在刷上油的鏊子中,在炭火上煎烤,待双面金黄后,用筷子在馍的顶部撕开个圆口,将生鸡蛋和肉末灌入其中,后迅速翻面煎烤,等片刻再翻过来,鸡蛋已凝固封口,再双面翻煎一会,即可出锅。火烧馍外皮焦黄酥脆,馍中鸡蛋和肉沫鲜嫩多汁,一口咬下,焦脆和软嫩两种不同口感的食物在齿间碰撞交融,感觉妙不可言。

陈家的糖糕、康家的烧饼和李家的火烧馍如今已遗失在历史的光阴里,虽岁月久远,但那独有的美味依然萦绕在人们的记忆中和舌尖上,久久荡漾,回味悠长。

新闻推荐

武中寓文乡土味 ——漫谈李娟的曲艺表演艺术

一介布衣河南坠子诞生于清朝中期河南开封东小乔庄,是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传统曲艺形...

临泉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临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