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养猪投资大 节省劳力好处多
■ 本报记者刘刚
养殖业这几年已经成为人工智能投资者的宠儿。记者日前走进两家智能养猪场,近距离感受现代科技对养猪业的转型升级的推动。
猪场环境大大改善
5月29日,记者来到临泉县裕兴养猪场,一走进养殖厂房,就感觉到这里的养殖厂房设计和普通的养殖场不一样,全部是轻钢结构,宽体猪舍,采光也非常充足,每间猪舍占地面积都达到3000多平米。
“这样的设计就是防止灾害性天气,可以防大风、防暴雪,猪舍不会被积雪压塌。 ”裕兴养猪场的负责人朱小杏告诉记者,这里的智能猪场已经运行一年多,今年春节前的两次暴雪,周围很多养猪场的猪舍都垮塌了,但是这里的猪舍丝毫没受损失,就是因为它的设计合理,有效解决积雪的问题。记者走进猪舍,没有闻到刺鼻的气味,每头母猪都在养殖栏位里,记者发现养殖场内部装了风机湿帘,在一旁的朱小杏指着猪栏上面安装的探头说,奥秘就在这里,这是牧场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在控制车间有一台终端机器,它随着猪舍内部温度、湿度、氨气的变化而自动控制风机湿帘,及时降温、通风、除氨气,这样生猪的生长环境就大为改善,疾病也少了。
“我们把饲料放进机器后,它会自动进行加工分离,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猪栏上方的盛料漏斗中,等到了所设定的饲喂时间,饲料便由漏斗落入食槽里。 ”朱小杏说,这叫智能化电子饲喂,通过耳标自动感应确定母猪属于哺乳母猪或怀孕待产母猪,针对处于不同时期的母猪科学地分配饲料,做到精确饲喂。
大幅减少人工投入
阜阳市快乐农牧养殖场的赵勇也是去年建成的智能猪场,他说,智能养猪场的最大好处就是减少劳动力的投入。记者发现,快乐农牧养殖场采用的是智能清粪系统,每个猪栏的下面都是刮粪板,由驱动主机控制,每天由智能终端发出指令,24小时不间断清粪,猪舍环境非常干净,基本没有粪便气味。 “过去我们最头痛的就是清粪工作,那时候一个猪场都要4个工人清粪,每天也只能保证清粪2-3次,非常辛苦,效果还不理想。 ”赵勇说,现在同样规模的猪场只需要1个工人就可以轻松管理,每天至少清粪12次以上,及时把猪粪清理出去,光这一个工作就减少3个劳动力,这方面的成本就要减少20多万元。
朱小杏也深有同感,“过去猪场大部分精力就是清粪、通风、投料,现在全部采用智能化以后,人工劳动力的投入大大减少,一个工人可以管理5000头育肥猪,提高生产效率。”他告诉记者,他养猪有近十年的历史,每年出栏生猪近万头。
“以前厂里要雇佣20多位工人,工资开销每年都要100多万,自从去年上马智能养猪设备后,减少劳动力近三分之二,现在只有6个工人,减少工资开销近70万元。 ”朱小杏说,现在猪场的精力就放在生猪的疫病防治和市场开拓上,仔猪成活率显著提高,每头能繁母猪可以年增加商品猪3头左右,“像我的猪场有500头能繁母猪,每年就可以多增加商品猪1500头,即使按照现在的猪价算,产值也有150万元。 ”
投入高适合大型猪场
既然智能猪场有这么多好处,为何发展却比较慢呢?长期从事智能牧场研发的安徽国农畜牧养殖场的科技带头人佘德勇告诉记者,智能猪场的前期投入比较高,如果养殖场的老板缺少现代养猪理念,让他一次性投入上百万元改造是比较困难的。佘德勇说,由于智能猪场设备研发单位较少,研发成本又比较高,因此市场价格就比较高,像终端设备一台机器就要三四万元,还有智能清粪系统、智能环境控制系统、智能化电子饲喂系统等等,都是需要资金的投入。赵勇说,他投入的智能化猪场设备和厂房改造,总共需要上千万元,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保证,是很难上马智能养猪场的。
佘德勇说,目前还是建议大型规模养殖场和设施农业采用智能养殖,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成本降低之后,市场上会有越来越多的低价智能养殖设备,到那时中小型养猪场也会受益。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富平)5月27日至28日,副省长张曙光赴阜阳市临泉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他强调,要以“重、补、促”专项整改行动为...
临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临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