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堂前寻九龙
本报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肖邦/文
本报记者 穆可亮/摄 每次去临泉,都要经过一个叫“九龙”的乡镇。可能是因为与香港“九龙半岛”同名的缘故,这个皖北小镇的地名相当引人注目。从集镇面貌上看,这里与同在S102省道上的西湖镇、谭棚镇、杨桥镇没有多大区别。然而,作为颍州区西部的人口大镇,九龙镇不仅拥有一个听起来十分吉祥、大气的地名,还拥有不少古代传说和历史遗存。 地名缘于龙王堂
在泉河故道与九龙沟交汇处,有一个叫龙王堂的地方。据《阜阳市地名录》记载:相传,天龙击死蔡伯喈后,行至此地水塘上空,回头一望,称“龙望塘”,后讹为龙王堂(也叫龙王庙)。清代兴集,曾名大同寨、条子街。
“提起九龙镇的历史,还得从龙王堂这个地方说起。”九龙镇党政办副主任刘桂礼告诉记者,龙王堂北靠泉河,这里是九龙沟注入泉河的咽喉之地,在水运发达的古代这里设有水路码头,是当地重要的水路交通和经济贸易中心。解放前,这里是龙塘镇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依然是方圆十里的行政、经济与交通中心,后来为龙王堂公社所在地。1975年8月的洪水过后,由于地势低洼,阜阳县决定把龙王堂公社迁往临近S102省道的栗头店,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后命名为九龙小乡,1996年撤区并乡后定名九龙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交通方式的转变,因水运而兴的龙王堂集市贸易逐渐没落,最终成为一个与其他村庄区别不大的村落。然而,在古代和近代,龙王堂都是当地有一定防御能力的村寨。“龙王堂集解放前叫大同村,现在叫龙王村,村南有大同桥,村西有太平桥,西北有一座祖师庙,庙里还有明代的汉白玉神像。”刘桂礼说。
据文献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九龙这个地方叫西驿,是一个小小的过路店,后来逐渐发展成一个规模很大的集镇。境内有汉墓、古井、古渡,出土过不少文物。当地人传说,有九条沟汇集到龙王堂北侧的老泉河湾,九条龙曾在这个河水丰沛的地方出没,故名。
清代石桥今犹在
从龙王堂集去祖师庙,首先要经过九龙沟上的太平桥,这是一座始建于清代的单拱石桥,桥长17米、宽6米,为青石构件扣榫结构,桥拱顶端镶嵌有龙形石雕,龙头在南,龙尾在北,凸出于桥壁之外,现仅存突出部分。桥体上方原有阴刻“太平”二字,后在修缮时被掩盖。
“九龙沟的水是从姜寨、瓦店那边流过来的,注入泉河的时候水面有四五十米宽,太平桥就是往返于东西两岸,通往龙王堂的必经之路。”龙王村委会主任罗伟告诉记者,听村里的老年人说,太平桥的地势低洼,每年夏天暴雨过后,上游来水都会淹没桥拱和桥面,小木舟就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上个世纪90年代,当地政府在太平桥东侧30米左右的地方新建了一座石拱桥,从根本上缓解了太平桥的泄洪压力。
龙王堂集在清代称为“大同寨”,集南的“大同桥”就是因寨得名的一座清代砖石结构拱桥,桥长15米、宽6米。桥拱顶端原有石雕龙头,在破四旧中被砸掉,石雕龙尾尚存。“这两座桥修建的年代都差不多,桥面也比较宽,可以对向行驶两驾马车,后来铺上了水泥路,年前又加装了护栏。”罗伟说。 状元建了祖师庙
作为颍州区乡村旅游示范点,龙王堂还有几个同样叫了几百年的名字——龙王庙、祖师庙,主要供奉道教祖师。相传,祖师庙始建于明代宣德五年(1430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听老辈人说,祖师爷神像是孙状元出资,西南方向挨着临泉县谭棚镇的孙庙、孙寨、孙腰庄就是孙状元的老家。”祖师庙现任道长李继有告诉记者,庙里的石碑上刻有“吴家地界,孙状元所建大殿”这句话,其中蕴含着一个口耳相传的故事。相传,孙庙有一个孙姓才子在进京赶考前许愿,如能考上状元,就盖个大庙供奉玉体金面的“祖始爷”。结果,这位孙姓才子真的中了状元。为了兑现许诺,他请能工巧匠用汉白玉雕刻了包括“祖始爷”在内的一组神像,并通过老泉河水道运抵阜阳,当大船行至吴家地界时(即现在的老龙沟),大船浮在水中却坚如磐石,纤拉不动,橹摇不动。孙状元随即找到当地的算命先生,原来是“祖始爷”看上了这片风水宝地,不愿走了。神意不可拂,孙状元当即与吴家商量在此建庙安顿“祖始爷”,两家一拍即合,这才有了今天的“龙王堂”祖师庙。
文革期间,为避免庙内供奉的“祖始爷”等白玉石刻造像受到严重破坏,当地群众在庙前的院子里挖了个大坑,把大殿内的三尊重要雕像藏了起来。“1978年,到阜阳县第一运输公司借了一个10吨的吊车都没有吊起来;当时,又到第二运输公司借了一个20吨的吊车才从大坑里吊起来的。”李继有说,改革开放后,村民集资重建祖师庙,由于与其他地方的泥胎塑像不同,高2.7米的“祖始爷”造像是用整块汉白玉雕刻的玉体金面石像,身体比例均衡、面容端庄慈祥、两目炯炯有神。
龙王堂集双古井 从清代兴集以来,龙王堂这个地方就是当地较大的村落,至今依然保存着两口开凿于明代的古井。其中,位于集市西侧的古井,井口直径约1米,深约8米,井壁由青砖砌成。因井水水质略有咸味,居民称为“咸水井”,用于煮肉不仅烂得快,而且味浓香。“以前有人在集上开办过澡堂子,用的就是这口井中的水,由于当时卫生条件差,患疥疮的多,遇上逢集,七里八乡来泡澡的人很多。”龙王村村民李现军说,传说这口井中长年住着一只“神蟾”,有时会用爪子拉打水人的井绳取乐。一次,居民用木水桶提水时无意间将神蟾打捞了上来,如此大的蛤蟆通体金黄,令人惊奇,有人要称一下有多重。这时神蟾开口讲话了:“不用称,八斤半,今年涝,明年旱。”居民醒过神来,赶紧把神蟾放回了井里。果然,当年发大水,第二年大旱,因此这口井也有“金蟾井”的美称。“祖始爷神像下面也有一口古井,1978年重修大殿的时候,被压在了石磙基础的下面。”李继有说,神像的基座用了不少石磙承重,基座下有一眼古井,相传其泉眼与泉河相通,放下一只鸭子很快能从泉河里钻出来。如今,这里已经被当地列入乡村旅游示范点,今后将结合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龙王新村建设规划进行综合开发,与龙王堂有关的历史传说也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新闻推荐
近日,笔者在郑阜高铁临泉段施工沿线看到,浇铸起的桥墩上写着醒目的绿色大字——来时青山绿水,去时绿水青山。高铁泉河大桥的工地上,悬挂着横幅——生态取土,你我同护;宜居家园,人人共享。图为4月9日,在一...
临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