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办厂造福乡邻
通讯员 王亚茹
位于临泉县滑集镇马营村的扶贫车间总面积4000平方米。今年春天,笔者在这里第一次见到即将入驻车间的企业负责人张峰。当时扶贫车间刚建成,尚未投用。聊起未来的发展前景,张峰言语中透露出有些许担忧。初秋时节,同样的地点,笔者第二次见到张峰,他脸上明显多了几分自信:“半年时间过去了,我把部分业务搬到这里后,车间运营逐步走上了正轨,终于能松一口气了。”
从打工仔到创业者
张峰是滑集镇马营村人,自小家庭贫困。当初,他怀揣200块钱只身到北京打工,做过家具厂的木工,干过建筑公司的砌墙工,收入仅够维持温饱。打工几年后,张峰决定自己创业,在北京租了一间不到100平方米的民房,创办了北京壹佰分家具加工部。“白天,我背着个包跑小区,挨家挨户地找活干;晚上回来后,就赶工做接到的订单。”张峰回忆说,公司业务渐有起色后,弟弟也来到北京跟他一起干,并招了2名工人。张峰靠着风雨无阻“扫楼”办法到处找活干,接下了不少订单。“客户不满意咱就给他改,一直改到人家满意为止。”
经过多年艰苦打拼,公司招的工人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张峰在北京的工厂已拥有60多名工人,厂房面积近2万平方米。他由一名打工仔变成了乡亲们口中的“大老板”。
回乡办厂入驻扶贫车间
随着北京工厂的规模越来越大,张峰开始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租金太贵。“小一点的厂房租金便宜些,但是不够用。现在,仅厂房租金一项每年就要120多万元。”张峰说,他开始考虑把工厂搬回家乡。
2017年春节,张峰回老家过年期间,与马营村干部沟通回乡建厂的事,遇到了村党总支挂职第一书记王珍。王珍是县发改委下派到马营村的挂职干部。当时,镇里好几个村都准备建扶贫车间,为什么不能把车间建到一起,租给张家兄弟呢?咨询了张家兄弟的意见后,王珍向镇里汇报了此事。在镇村的沟通协调下,8个村的扶贫车间都建在了马营村。
“本来,我们打算在临庐产业园建厂,没想到村里这么快就帮忙协调好建车间的事。”张峰说,家乡政府办事效率高,扶贫车间建成后,他也放下心来。
让乡亲们就近打工挣钱
在乡亲们眼中,张峰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小时候家里穷,接受过很多乡邻的救济;如今,张峰想通过回乡办厂、提供就业机会报答他们。“我常年在外,家里的老人孩子都在老家,每年春节才能回来见他们。村里不止是我,还有很多家庭都存在留守老人和儿童。我一直想,如果老家能有就业机会,留守儿童的父母都能回乡打工,留在孩子身边,那该多好。”张峰说。
2017年5月初,张峰的工厂正式入驻马营村的扶贫车间。4000平方米的面积,每年租金16万元。仅3个多月时间,车间工人就发展到60人,其中贫困户有10个。
“老人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孩子在家念初中,没有父母看管也不行。听说张峰要回家干,我二话没说就跟着回来了。”刘刚是滑集镇裴集村村民,今年36岁,他跟着张峰在北京做家具已经8年了。“这些年在外面打工,虽说挣钱比在家多些,但总有一种异乡漂泊的感觉,没有跟家人在一起踏实。现在,有机会挣钱顾家两不误,为啥不选择回来呢!”
在扶贫车间,除了附近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前来务工外,还有一些劳动能力较弱的贫困户。“只要他们愿意来,不管能做什么工作,我都愿接收。”张峰说。
“到别的地方打工,人家看我腿脚不方便也不愿收。在这里工作,我能干些打扫卫生的活,一个月能拿2000块钱呢。”马营村的贫困户张洪林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舒韵摄影报道)日前,华润苏果皖北公司爱心志愿者前往位于谢家集区的五福堂老年公寓看望老人,为老人们送上节日问候和诚挚祝福。“谢谢你们来看我们!我们感到很温暖!”看到爱心志愿者的到来...
临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