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尊师重教要从“小事”做起

阜阳日报 2017-09-13 11:32 大字

[摘要]冯启俊

教师节前夕,青岛市崂山区开通免费教师班车,31辆专用车在31条线路上开跑,解决距家较远、交通不便教师的上下班难题;在河北省易县大龙华中心小学,当了解到农村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上存在困难,尤其是部分教师住宿、就餐不方便的问题后,易县决定把建设教师宿舍和教工食堂列入规划,县财政给予资金支持。(《中国教育报》9月11日)

今年教师节之际,各地各校纷纷举行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向辛勤工作在教育战线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有的学校重奖教师不能不说是“大手笔”,如某高校首度颁发“教书育人奖”,包括12位教师个人和2个集体获一等奖,其中个人奖一等奖单项奖金为15万元。不过,这些重奖很少降临到农村教师头上,他们的愿望也不过交通、住宿、吃饭这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近年来,老师们要求提高待遇的呼声很高,但对于广大乡村教师来说,他们从来没有过高的奢望和苛求,所求往往不过是基本生活条件的保障,希望有一个能洗澡的卫生间,希望有一间做饭的小厨房,希望有一间保持私密的单独卧室,希望有一点交通补贴。别小看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事实证明,日常生活、交通、信息条件往往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最艰苦、最难留人的往往是基本生活不便的地区。

应该看到,乡村教师对自身工作价值的评价是多元的、丰富的、立体的,既有精神层面的职业荣誉感,也有物质层面上的现实需求。当前,越来越多的新一代大学生走上乡村学校教师岗位,他们既不会甘于精神生活的贫瘠,也不会甘于物质生活的贫困,甘于奉献、高尚坚守之外,他们也有对柴米油盐的关心和有如平常人的忧愁。

我们欣慰地看到,如今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政策在乡村成效明显,众多乡村教师享受到了改革红利,困扰农村教育多年的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得到一定的改观。拿生活问题来说,住房交通等问题都在不断解决中。比如,临泉县针对近年来招聘教师大多分配在偏远农村学校的实际,为了让这些新任教师和年轻教师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2015年先行在7个偏远乡镇率先试点教师公租房建设项目。经过几年尝试,临泉县除了建设公租房,还结合各个学校的实际,建有周转房或改造旧村小来解决教师居住难题。截至目前,临泉县已建成教师住房1173套、改造教师住房680套(包括校内建房、教学点改造);在建教师公租房928套、教师周转房60套、改造教师居住点518套。但按照现在临泉县乡镇中心校、农村县直学校有8000名教师(含新任教师),除部分教师已解决住房外,现在临泉还缺教师住房1870套。(9月6日《阜阳日报》)

尽管条件已经改善,但短板和不足仍不容回避。教育部9月1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教师节宣传庆祝有关工作及教师队伍建设情况。2013年至今,中央财政核拨综合奖补资金112亿元,对乡村教师生活补助(9月1日中国新闻网)。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五年来对乡村教师的生活补助112亿元,也就是年均超过20亿元,补助覆盖22个省份的所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惠及130多万人,人均月补助也就100多元。

尊师重教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关注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具体困难,不让柴米油盐的种种困扰,(蚀了他们坚守乡村教育的热情和梦想。

新闻推荐

市十三运女子篮球比赛闭幕

临泉颍东分获甲乙组冠军

临泉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临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