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乡村戏班的苦和甜

阜阳日报 2017-08-14 08:50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宋玉洁 通讯员 张浩 靳克龙/文 本报记者 穆可亮/摄

蒙蒙细雨中,滑集镇靳桥村村民靳朝伟在自家门口演奏了一段唢呐节目。

雨中的村庄,散发着泥土的清新。记者日前在临泉县滑集镇采访时看到,这里不但有茁壮成长的庄稼、生机勃勃的绿树红花,还有走南闯北表演节目、尝尽酸甜苦辣的乡村戏班。

文化生活不丰富

儿女外出打工,55岁的滑集镇靳桥村村民靳朝国和老伴留守在家。“农忙时到地里干活,农闲时给人扎钢筋、拎泥兜子,谁家盖房子了,俺就去谁家帮忙。”坐在自家门口,望着外边淅淅沥沥的小雨,靳朝国不紧不慢地说,“现在年龄大了,也不想外出折腾了,就在村里打点零工、挣点小钱,也够俺两口平时生活开销的了。”

没有农活、不打零工时,靳朝国喜欢和老伴在家看电视。“俺不抽烟、不喝酒,也不喜欢打牌玩麻将,平时的娱乐生活就是喜欢看电视。”靳朝国说,以前,村里物质、文化生活都贫乏,一碰到送戏下乡、放电影的,大家干完活就赶紧去,舞台边,屏幕前,经常是站了里三层外三层;去晚了的,只能站在后面。

“如今,送电影下乡,村里几乎没人去看了,有些萧条。”靳朝国解释说,现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足不出户就能看大片。电视里影片类型多、清晰度高,换台选片都方便,有时还可以点播。“再说了,大家都不去看电影了,就俺们两三家去,现场冷冷清清的,也怪孤零零的。”

对于这样的生活状态,靳朝国还算心满意足。但是,说起邻居靳朝伟一家,靳朝国语气中却透出一些羡慕:“他正是能干活的年纪哩。”靳朝国告诉记者,邻居靳朝伟家有一个农村戏班,他会吹笙、他老婆会唱歌,儿子、闺女吹拉弹唱全能。谁家有了红事白事,就会请上一场,演艺班很有市场。所以,俺平常很少看见靳朝伟在家闲着。“你看,这样的下雨天,他们一大早就出门了。”

乡村戏班演出忙

记者在靳朝国家快等到晌午时,靳朝伟风尘仆仆地从外村赶回来了。“昨个天气预报说今天下雨,俺本来不打算出去了。清早,有3户人家紧急联系我,说是办丧事,需要请演出队。我们现有的人手只能安排出来两户。不得已,就推掉了一家。”

靳朝伟说,在农村,遇到老人去世,新人结婚,小孩满月、剃辫子,盖房挖地基、上房梁这样的事,一般都会请个响班,或助兴、或祈福、或哀悼。“目前的农村,这是个流行趋势。大家都这样做,如果你不请,就好像落伍了,在乡亲们面前也没面子。”

“根据主人的需要,我们会安排不同的表演节目。如果是喜事,吹拉弹唱,气氛要喜庆一些;如果办丧事,要唱悲调,有时还要帮哭。酷暑或严寒天气里,农村老人去世多,以丧事生意为主;春节前后,农民打工回来了,结婚的多、开业的多,以喜事生意为主。”靳朝伟说,演出收费方面比较灵活,普通的演出包括吹拉弹唱,每场价格两三千块钱;大型演出除了常规安排外,还有杂技、舞蹈、二人转等新节目,一场演出下来得七八千块钱。“如果是自家亲戚或朋友,就只收个一千元的成本费。”

如今,靳朝伟和爱人创办了龙腾演艺公司,经常保持联系的有当地几十位民间艺人,每年能挣个十来万元的收入。每次演出时,还有台下乡亲喝彩和鼓掌。其实,这些光鲜的背后也有鲜为人知的辛苦。十五六岁时,靳朝伟就开始跟着师傅学表演。没有专业基础,靳朝伟只有在一遍遍的勤学苦练和实际表演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提高演艺水平。“那时候,条件有限,没有演出车,我们要背着好几十斤重的设备走几里地。冬天下大雪演出,耳朵、双手和腿脚都冻烂;夏季三伏天人家请你,即使40℃的高温,热得快要晕过去了,也得坚持把节目演完。咱们农村戏班子得讲信誉啊。”

走南闯北为生活

位于滑集镇街上的董老莲青年艺术团,在当地小有名气。记者慕名而去,本想能碰上一场演出看个热闹,可到了现场,艺术团的驻地却显得格外安静,只有偶尔传来孩童玩闹的声音。不一会儿,一位身体发福的大叔走下楼来。“这一两年不上台演出,在家带带孩子,缺少锻炼,肚子也大了。”经人介绍,这位嗓音浑厚的大叔就是董老莲。

“现在,我这个艺术团都交给孩子们经营了。”董老莲说,今年2月份,三个孩子开着两部舞台车到外地演出去了,一队向南走,一队往北赶。“前两天刚打过电话,大闺女和儿子如今在南京演出,小闺女在石家庄演出。大概春节前,他们才能回来。”

“从2014年开始,孩子们就开始走南闯北到外地演出了。离乡,其实也是为了讨生活。”董老莲感慨地说,尽管成立了董老莲青年艺术团,但现在的生意不比五六年前了,还不如外出闯一闯,寻求新突破。一来,夏天是农村演出淡季,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办喜事、公司开业的少,总体来说,活儿少;二来,目前农村演艺团队众多,市场竞争激烈,不但有本地的演艺团,还有吕寨镇、老集镇的演艺团,甚至还有河南来的演艺团,粥少僧多。“我数了一下,方圆30里地,共有大大小小70个演艺团。”

“现在,农村人的艺术欣赏水平也提高了,他们想看更多的新节目。为提高演出吸引力,我让女儿到临泉县剧团学了舞蹈,儿子去河南学了杂技、魔术。节目多时,会一直演到凌晨一点多,收工回家已经凌晨两三点了。外出演出干事业,需要努力,更要能吃苦。希望他们能够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董老莲说。

新闻推荐

“歪果仁”镜头下的泉城是啥样?摄影界“奥林匹克”首站来济,全球300余摄影师“聚焦”泉畔

8月7日,300多位摄影家用手中的“长枪短炮”记录济南的风土人情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记者郭尧摄全球摄影界“奥林匹克”、第五届世界摄影大会8月7日至15日在山东举办,济南是首站。7日中午,来自...

临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临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