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耄耋之年的绣花高手

阜阳日报 2017-07-27 09:26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郭晓林 通讯员 葛庭友

在临泉县关庙镇魏营村一个普通的乡村四合院内,起脊的青砖瓦房透着历史的沧桑感。在此居住的张业荣,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绣花高手。半个多世纪以来,她熟练各种绣花技法,身怀技艺,但她最希望的是技艺能够得到传承。

千针万线绣百花

记者见到88岁的张业荣时,她微笑着从屋内走出,身穿一身真丝衣服,略微驼起的后背,仍不失优雅的气质。“以前娘家是大户人家,文化氛围浓。”张业荣说,她娘家是河南沈丘李老庄乡张老庄村人,家族多人是教书先生。19岁时,她嫁到同样是书香之家的魏家,传承文化在家中长幼之间无需言说。

张业荣说,刺绣是她个人爱好,没有老师指导,全靠自己观察摸索。“以前农忙就到地里干活,闲了就刺绣找乐子,不浪费时间。”说着,她起身从屋内拿出自己的绣花作品。

虎头帽、红缨帽、莲花宫、轿顶帽……种类齐全,做工细致、色彩艳丽。张业荣取出一顶轿顶帽说,这个帽子上的轿顶花是一个六瓣的花座,七朵大花,九个绒团子,105个花叶花瓣,色彩三样绿、三样红。“五天才把这些花做好。”

“这些步骤里,绒团子比较难。”张业荣说,绒团子需要55根线用铜丝捆扎在一起,再用三根绣花针绑在一起进行细剔花团。“做小的绒团子也需40根线,工序复杂,现在都没有人会做了。”

说着,张业荣又拿出一个莲花宫帽,花帽正中有一朵多瓣的莲花,莲花下方是几朵真丝立体的花朵,四个含苞待放的花蕾逼真生动,帽的两端是象征吉祥的如意纹样,平面立体交相辉映。“现在布料不如以前的材料,这样的帽子已经没法做了,尤其帽上的丝花,做不出这样的效果了。”

绣花不误剪花功

绣花是手上功夫,张业荣善于运用双手创作新花样。“剪花和绣花有相通的地方,都要会观察,手法要灵活。”说着,张业荣又起身,从屋内取出她的剪纸花样本子。

随意翻开几页,可以看到中间夹着的花样造型千姿百态、大小不一、纹饰丰富。“我都是先画好草图再剪。”即使如此,张业荣的剪花刀法简洁、运刀流畅。

她一边介绍,一边用她长满老茧的双手拿起剪刀,转动自然。不一会,花朵、花枝在指间自然流出:鸣叫的小鸟在花间展翅欲飞。“剪花要与小鸟、蝴蝶、昆虫配合剪,才能体现出灵性、生动的画面。”张业荣接着说,花茎要弯曲自然不能僵硬,花朵、花蕾、花叶要交叉或交错出现,内容丰富些。

无论是绣花,还是剪花,张业荣都能触类旁通,并将这些花式运用到衣物、鞋帽上,把传统工艺和样式完好保存。“这些剪花图案,都能绣到布鞋上,穿起来好看又舒服。”张业荣说,现在都是机器生产,这些绣花都用不上了。“自己年纪也大了,绣不动了。”

让绣花技艺传下去

张业荣希望,自己的技艺能够传下去。“村里年轻姑娘都出去了,得有人愿意学才行。”一直在张业荣身边站着的孙秀英,是张业荣的儿媳妇,她指着几双绣花鞋说,这都是她和婆婆一起合作完成的,“婆婆年龄大了,手力量弱了,绣花上鞋我帮她干。”

孙秀英说,她从小就喜爱绣花,跟着擅长冒铰剪花的亲戚学习过。“我虽然不会冒铰,但是各种花样只要看一眼,都能画出来剪好。”说着,孙秀英又从屋内取出几十双虎头花鞋、几十双绣花布鞋,布鞋中还有凉鞋、拖鞋、棉鞋、宽脸鞋、窄脸鞋,品种多样;花样有喜鹊闹梅、凤戏牡丹、耄耋富贵、连生娃娃、居家平安、连中三元以及各种吉祥花草,形态各异、绣工精美、生动自然。

“现在村里会绣这么多种花样的不多了。”说话间,张业荣展示了半个世纪前她的绣花嫁衣。打开后,只见淡雅的菊花花边镶嵌在裙摆布料的缝隙间,把裙摆分为几个区域,裙子的正面绣着一朵大牡丹和攀枝的梅花,梅花旁飞着一只喜鹊,裙摆两侧绣着四季花草,裙摆下面一圈淡黄的真丝流苏,随风飘动引人遐想。

张业荣笑着说,有点儿旧了,但是还能传下去。“奶奶每次取出来看都要净手,不洗手不让任何人摸,这是对传统工艺的珍爱。”张业荣的孙女魏义慧在一旁说,民间传统手工艺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希望老一辈人研(出的技法能在更多年轻人中传承,齐心保护传统手工艺。

新闻推荐

万余户困难群众住上新房

本报讯(记者任秉文通讯员秦力张震)“过去每逢阴雨天,俺就担心老房子倒掉。”80岁的靳全国是临泉县滑集镇靳桥村后靳庄村民,本人患有肺结核病,老伴患有心脏病,日常生活全靠女儿及亲戚帮助。今年4月,得益于农...

临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