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基层法官的工作日志

安徽法制报 2019-07-11 15:43 大字

□本报通讯员焦东亚

7月1日,党的生日,界首市人民法院胡集法庭办公室里,党员法官刘涛准时打开电脑,当天新分了6个案件。他默默地打开自己制作的《诉调对接工作指南》,迅速通知村居两委干部、治保主任、法庭信息联络员,开始了案件协助送达、诉讼调解工作,马上还要开3个庭,又是一个忙碌的日子。

一本册子解决大问题

针对当前由各种社会矛盾加速涌现,各类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层出不穷,刘涛法官积极建立了村居诉调对接工作法,将村居干部信息,人民调解员信息、治保主任信息制作成《诉调对接工作指南》,方便平时工作联系交流。并且做到“三个必到”:村居重要需求时必到、突发事件发生时必到、较大纠纷化解时必到。《诉调对接工作指南》以日周月为单位,序时记录,清晰明了,刘涛法官形成了良好的基层工作习惯。

一颗匠心延续父子情

基层法庭是个家长里短矛盾的“集散地”,是亲情再次起航的“停泊港”。刘涛用担当与果敢,让好家风在这里集聚,让好家庭在这里重生。原告闫老汉与被告系父子关系,双方因家庭琐事产生矛盾。适逢国家实施脱贫危房改造政策,村里准备给闫老汉夫妇进行危房改造,将房屋拆除进行翻建。被告以此宅基地早在分家析产时分给自己,强行阻挠不让翻建房屋。无奈,闫老汉将儿子诉至法院。刘涛会同村镇干部和原、被告的族人进行调解。经过一番释法明理的批评教育,最终使被告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当面向父母赔礼道歉,表示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将父母的新居建起来。就这样,亲情的沉疴痼疾顷刻间冰融雾散。

一片暖情破解邻里结

基层法庭的案件,鸡毛蒜皮的多、力争口气的多、邻里纠纷多,简单就案下判,往往达不到化解矛盾的目的。刘涛坚持将调解贯穿到案件审理始终。黄某和张某年逾七十,本是关系十分和睦的邻居,因为张某泼了一盆脏水,双方埋下了积怨。一日黄某酒后将张某大门、果树砸毁,并且拒绝赔偿,黄某一怒之下告到法庭。刘涛多次到两位当事人家中,查看双方争议的财产毁损情况,耐心倾听两人的委屈和矛盾缘由,深入了解案情。他邀请村书记、当事人的亲朋好友出面共同参与调解工作,帮助双方分析各种情况的利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提出调解思路。最终黄某赔偿1800元,实现了和解。

刘涛说:“作为一名基层法官,既然在法庭工作,就要扎根农村、熟悉民情,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力解除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疙瘩,让每一个当事人在每一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由于工作出色,刘涛法官在2017年被阜阳中院记个人三等功,先后获得办案标兵、调解能手、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等荣誉。

界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界首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