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撑起家帮扶助脱贫

阜阳日报 2019-02-26 12:06 大字

本报记者徐风光 通讯员 张坤 2月22日凌晨,春雨初歇。界首市舒庄镇大顾村村民李继英天蒙蒙亮就起了床,伺候瘫痪的老公小解后去做早饭,然后喊醒8岁的孙子,吃完饭后骑着三轮车送他去学校,返家后伺候老公穿衣吃饭……

这种忙碌的生活已持续了近8年。丈夫重病瘫痪,儿媳离婚撇下年幼的孙子,因四处求医家徒四壁……不能让这个家散了,李继英用柔弱的双肩挑起了生活重担。与此同时,教育扶贫、产业扶贫、低保救助……当地党委政府的多项扶持政策,让这个困难家庭看到了新的希望。 突遭变故

35年前,相中了张守山的憨厚能干,李继英从界首泉阳嫁到张家。夫妻俩起早贪黑地忙碌,家境还算富裕,一子三女都被抚养成人,先后成家。眼看着即将享受天伦之乐的张守山却突发疾病,让整个家庭陷入困境。

“2011年的一天,我感觉浑身乏力,肌肉也在萎缩,就开始四处求医问药。”张守山说,他在妻子陪同下到北京、上海四处求医,最后被确诊为营养障碍周围神经病损,很难康复,只能维持。一定要治好!妻子李继英暗下决心,四处筹钱,带着丈夫辗转求治,但始终没有明显效果,反而病情越来越重,最后连四肢都不能动,处于半瘫痪状态。

家里顶梁柱病倒了,犹如当头一棒,让李继英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祸不单行,欠下十几万元债务,让家庭出现变故,儿子儿媳离婚,把5岁的儿子留给李继英抚养。

“本想着嫁个实诚人,踏踏实实过日子,没想到家里接连出事。”当时,李继英几乎崩溃了。

这个家不能散!看着卧床的丈夫、年幼的孙子,李继英擦干眼泪,挺过来了。 八年坚守

说起来容易,挺过来是那么艰辛。张守山的病情越来越重,近几年更是瘫痪在床,吃饭、上厕所都要人照顾。年幼的孙子也离不开人,家里四五亩地也要打理……为此,李继英终日忙碌。为了早日还清债务,一有时间,她就到大户地里干活,挣钱贴补家用。

因为患病,张守山的消化功能很差,一天要大小便十几次,夜间也有三四次,全靠李继英一个人服侍。“她一个女人家,力气弱,要先把我从床上用手扶直,再用力拉起来,抱着我去方便,一天来来回回十几次,天天如此,光卫生纸一年就用了四五十斤。”

“我身体容易过敏,不能被蚊子叮,不然就会起大红疙瘩。夏天时,她就在我身后,拿着一个毛巾不停地摇着赶蚊子。”

“长年累月都是这样辛苦,早晨四五点起床,晚上十来点才睡下。眼看着她身体越来越瘦弱,我心里不是滋味。”张守山说,要不是妻子的悉心照顾和坚守,他早就活不下去了,这个家也就散了。

在李继英看来,这些都是应该做的。“嫁到张家,我就是张家的人,遇到这些事,我只有认下。”李继英说,自己心里就一个念头——把丈夫伺候好,把家维持好,不能让这个家散了。

李继英所做的每件事情,张守山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左邻右舍对李继英的行为心生敬佩,称赞她是一个好媳妇。 政策帮扶

尽管李继英苦苦坚守,但张家生活依然不如人意。一筹莫展之际,镇村干部得知了张守山家的情况,主动帮助办理了低保,又通过精准识别,把他家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自从纳入了贫困户,享受了‘351’健康扶贫政策,看病再也不愁了,负担也减轻了。”说起扶贫政策的好处,李继英告诉记者,政府还帮俺家进行产业托管,享受了光伏发电,办理了小额信贷,入股大户发展养殖业;还通上了自来水,改造了卫生厕所,门前巷道也硬化了,孙子上学不但免了学费、学杂费,每年还有1000元的教育资助,儿子也在政府的帮助下实现了就业,一个月能收入五六千块钱……

李继英的脸上浮现出久违的笑容。“党委政府帮助俺,俺也不能坐享其成。”李继英更加努力地照顾家、种好地,收入稳步增加,张守山家在2018年顺利实现脱贫。

“脱贫不脱政策,张家的情况比较特殊,我们会持续关注。”舒庄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定要防止再度返贫,让张家过上好日子。

新闻推荐

“千禧一代”已经成年 新时代大学生们用“拼”字标记大学生涯

本报记者陈瑶被昵称为“千禧宝宝”的00后大学生,一直被很多人认为是幸福任性、娇生惯养长大的,经过一学期大学...

界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界首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