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撑起示范村

安徽日报 2018-11-08 10:54 大字

本报记者 安耀武

虽然秋风带来阵阵凉意,但在界首市大黄镇筛子李村,当记者走进祥雨竹编专业合作社的竹编车间,发现这里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人们有的在搬运竹子,有的在用蔑刀把竹子破成细细的竹篾,有的在用灵巧的双手把竹篾编成各种生活器具。

“你看,这就是我们生产的竹编制品。”在祥雨竹编专业合作社的竹制品展示厅里,清爽干练的王银从擦得锃亮的柜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各种款式的花瓶器皿等竹制品摆在桌上,满是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着。

王银生活的大黄镇筛子李村,是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老竹编艺术之乡,村民拥有精湛的祖传竹编工艺。王银从小耳闻目染,也对竹编情有独钟。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她一边学习传统竹编技艺,一边进行创新,利用蔑青和蔑黄之间的色彩差异,编织出许许多多漂亮的图案。后来,王银又结合生产劳动和人们对工艺品的审美需求,认真汲取其它民间工艺的优点,不断丰富竹编工艺表现手法。她编织的竹编产品不仅设计独特、工艺精湛,还具有不变形、防虫蚀、手感爽滑等特点。

如何把传统手工艺变成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 2008年,在镇村干部的鼓励下,王银多方筹资20万元,创办了界首市祥雨竹编专业合作社。凭借聪明的头脑及创新精神,王银创办的竹编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所生产的竹编产品供不应求。同时,在传承发展界首竹编的实践过程中,王银勤于思考大胆创新,潜心搞科技发明创造,自2012年以来,先后获得国家专利局颁发的实用新型竹编产品和生产模具等十三项发明专利,产品曾多次参加省、市农展会、农博会。在祥雨竹编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筛子李村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特色示范村。

“青青翠竹根相连,竹编产业要想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必

须与贫困群众心手相牵,让竹子变成群众‘摇钱树。 ”王银向记者

介绍:在管理上,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享”的原则,经常对

社员进行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并提供优质低价的原材料供社

员使用,让群众特别是年老体弱的贫困户在家中编织,然后集中

收购他们编织的竹器,统一销往北京、上海、郑州等大中城市。因

竹编环保、无污染,王银创办的竹编专业合作社生产的产品,很

受市场追捧。在增加村民经济收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

也推动了竹编工艺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

“下一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镇里将进一步依托王银和祥雨竹编专业合作社,种千亩竹园,建竹编文化史馆,做精做细竹编工艺,做大做强竹编产业,实现共同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大黄镇宣传委员段金华说。

新闻推荐

男友驾车肇事女子“顶包”被拘留

本报记者任秉文通讯员王贺鸿孟军余静开车走神撞坏了几节护栏,本是一起简单的单方交通肇事,但这位女司机却被警方拘留,这是为...

界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界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