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不在空荡荡

颍州晚报 2018-10-29 11:12 大字

郭林茂

娘的一生经历太多太多,发黄水、跑反、大跃进、大饥荒、五花八门的票证时代和改革开放后的今天。

娘从小失去双亲,在婶娘家寄养长大,没爹娘的疼爱,使娘想起来就流泪。娘说,你们都有生日,我没有,我不知哪天生的。

看到娘流泪,我说:娘,没生咱就选生吧,九月九是老人节,咱就过九月九,九月九是你的生,好吗?娘笑了,笑得很开心。说现在日子好了,哪天不像过年,以前就是过年也没有现在吃的好呀,那时过年你吃过好面馍吗,吃个驴打滚(杂面馍外面裹层好面)就不赖了。我说:过生可不一样,过生俺兄妹几个都聚在一起,热闹。娘笑了。

每年九月九这天,我们兄妹四个都聚在一起,小辈们在外工作的上学的,也是能赶回来就赶回来,娘看到一大家人聚在一起,能开心好多天。

今年的九月九又到了,头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每年给娘过九月九的时候,梦见了娘的笑容,梦见了娘的开心,谁知一觉醒来泪沾襟,娘离开我们了。

娘走时九十四岁。这些年娘身体不好,但几次大病都让医生治好了。而去年底那场病,医生没有回天之力,娘老了,多种并发症随之而来,半年后,娘走了。对于生老病死,娘看得很开,没有对老去的恐惧,娘在病重时说:“我走后,你们别难过,该吃吃该喝喝,人不都是这样,都有老的那天,这么多年,你们对娘够了,我很知足。”小妹说:“娘你别走,你走了俺没娘了。”娘说:“傻闺女,我咋能总跟着你,咋能总给你当

娘……”娘走的那天夜里,我摸着娘的脉搏,跳得很弱,先是手腕处能摸着,后来胳膊弯处,再后来只有在胸口才能摸到。娘的呼吸很慢很慢,我知道,娘要离开我们了。第二天天亮后,娘停止了呼吸,走得很安详。

料理好娘的后事,按传统习俗,要给娘烧一七、三七、五七、百天纸,每次上坟,我都忍不住大哭,没娘后,太想娘了。想娘生前对儿女的疼爱,想娘一生经历的事情。

像天下所有做母亲的一样,娘对儿女的关爱是伟大的。小时家穷,娘总是苦自己。没吃的,紧着我们吃,没穿的,娘缝缝补补,让我们穿得好一点。娘每天黎明即起,操劳一天的生活,晚上还要纺线到半夜,让她睡觉她不肯,每天要纺一个线穗,一觉醒来,还见她伴着豆点大的油灯,嗡嗡地摇着纺车,年复一年,娘就这样把我们养大。

娘虽然很苦很累,但看着我们一天天长大,又很快乐。娘在干活时喜欢哼小曲唱小戏,哼的小曲很动人,唱的小戏很有故事,好多戏曲故事我都烂熟于心,以至于我上大学工作时,写的文章都喜欢以故事化为准,一些文章也受到读者好评,我知道,那是受娘的影响。

娘的一生虽然付出很多,但总是自责,自责她没有能力,让我们小时受苦。我说,那时大家都一样,咋能怨娘呢,要说受苦,娘受的最多。娘听了,不说了。我知道,我和弟弟上中学时,学校离家远,我们要在家里吃过早饭,再带着干馍到校,晚上才能回来吃顿热乎饭。娘为了让我们吃好,每天

总是变着法子把饭做得可口些。我们爱吃面条,娘就早早起来和面烧火,擀的面条又长又细,刚够我们吃。剩下的汤,那是她和父亲姐姐妹妹拌着糠菜和红芋的早饭。就这样,我和弟弟先后读完了高中,恢复高考时又同时考上了大学。

大学毕业后,我和弟弟在外地工作,接娘过来,娘总住不习惯。没有了家里的田园生活,娘急。于是,出嫁的妹妹就住在了娘家,照料着娘的生活。

娘在家,总是想娘。每天晚上8点半,我总准时打电话,问娘一天的生活,问娘吃多少饭,高兴不高兴,要啥尽管讲。娘总是说,不要不要,家里啥都有,现在就像过年一样……娘很知足。虽然如此,我还是经常想娘。不长时间总要回老家一趟,给娘买些东西,再买些儿童食品,大包小包带回去看娘。我回去娘非常高兴,而对给她买的东西,总是要数落我一顿,说这多贵,花这个钱干啥。对我买的儿童食品,娘却很高兴,一样一样精心放起来,留着给到家来玩的小孩吃。在老家娘辈分长,来玩的孩子老太太老祖宗地叫着,娘很开心。

娘疼孩子,疼晚辈。对待邻里,娘也是充满爱心。邻里有事,娘总是忙在前面,后来老了干不动了,娘也是在各方面尽心尽力,能帮一把帮一把。娘总说,谁家没有难处呢,有难处就要相扶相帮。对于邻里的要求,娘总是想方设法办到。十多年前的一天,我回去看娘,很少给我提要求的娘向我提出个要求,要我到城里看一个人。我说,我跟他不认识看他做什么。娘说,人家来咱家看我了,带了好多东西。我问咋回事,娘说,这事你不记得,60年人家下放到咱庄,住在咱家旁边的破屋子里。春天大饥荒,一家人揭不开锅,想去甘肃逃荒,那里有他家亲戚。路上没吃的,你爹和我把家里的一点粮食(成面糁子,砍了一筐刺刺芽,蒸了几锅窝窝头,让他家带着做干粮。菜多面少捏不成个,还是用木碗合成型才蒸好的。现在人家从甘肃回来了,常来看我,说那年要不是那筐窝窝头,他们说不定就死在路上了,他这辈子也忘不了这恩情。娘说,那时候是啥日子哟,现在好了,一切都过去了。后来,那户人家我因工作忙没去,但他仍时不时来我家看娘。娘说的这件事我因为小不记事,但我上小学的时候经历的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那是1965年,我上小学二年级,冬天下大雪,河南太康县大王庄的几个木匠到界首卖板凳,卖了几天没卖掉,走到俺庄时车子拉不动了,父亲看他们没处去,就让他们挤到俺家。不想那年雪下得特别大,快过年了才有路,那几个外乡人二十多天吃住在我家,是娘忙上忙下给他们做饭。几个人回去后,多次给我家写信,感谢落难时父母对他们的照顾。非亲非故,是什么让父母做出这样的付出呢,可能就是娘常说的谁家没有难处呢,有难处就要帮一把这一传统美德吧。

娘走了,九月九也过去了。今年没能给娘过九月九,以后也不能了,每想至此,心里总有一种空荡荡的感觉。是啊,娘在,亲在。逢年过节,一大家人依偎在娘的身边,大人孩子,沉浸在天伦之乐中。如今娘走了,兄弟姐妹各有一家人,小辈们也都成家立业了,逢年过节,大家想再聚齐就不那么容易了。不仅如此,我还能每天晚上给娘打电话吗,还能回去看娘时进了大门就喊“娘”,听娘甜甜的答应吗?不能了。娘不在,心里空啊……

新闻推荐

徐致平到界首法院, 督导迎评工作

10月17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徐致平一行在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长姜之涛陪同下到界首法院...

界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界首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