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群:痴迷写作小小说

阜阳日报 2018-09-27 16:00 大字

本报记者 徐风光 通讯员 张海峰 哪天要是不写点文字,心里就会空落落的,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在朱群看来,文学创作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伴他在乡村小道上放飞梦想。

出生在界首市王集镇朱大村朱草寺自然村的朱群比不少同龄人经历得更多,刚满周岁患上小儿麻痹症,虽经父母全力救治,依然落下跛脚的残疾。由于身体缺陷,朱群自幼就很自卑,怕看到别人歧视的目光。读书,给他打开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他常常一个人躲在屋后、河边看书。在书中,他认识了保尔、张海迪、老舍、杨晓敏……他们穿越时空成了朱群的朋友,成了他追求的榜样。

自幼喜欢读书的朱群慢慢地喜欢上文学,高中毕业后,他在村里当了一名代课教师,一干就是12年。其间,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写作,在乡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一有素材就写在草稿纸上,再创作成小说。而今,光草稿纸就有满满的几大箱子。1998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朱群将自己的处女作《心事》投给了《小小说选刊》,不久就被采用了。收到样书和50元稿费的那一刻,朱群备受激励,更坚定了他继续从事创作的信心。

在众多体裁中,朱群对写作小小说情有独钟,甚至可以说达到了痴迷的程度。看报纸先看副刊,到书店先找小小说。小小说因其鲜明的人物形象、独到的情节构思、个性化的语言特点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等,一直为广大读者津津乐道。朱群爱读小小说,也爱写小小说,他痴迷于它的短小精悍,言小意大,可以让想象力尽情地飞翔。

由于各种原因,代课教师的身份被中止,朱群不得不外出打工养家糊口。在外漂泊六年后,因为要照顾患病的老母亲,朱群返回界首老家。

“打工期间,我经历了一个别样的生活环境,对人生、对世界也有了更多的思考,这为我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朱群说,在服装厂务工时创作的小小说《一个苹果》,曾被当地的报纸和电台采用。

从代课教师到服装厂工人,生活阅历(练了朱群,也成就了朱群,身份在变,不变的是写作的初心。

“如今,写作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朱群说,看到的听到的感悟的,总想记录下来,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精神寄托,今后会一直写下去。

“朱群的小小说,短小精悍,蕴含大道理,从中既可以品一方乡土风情,又可窥世间社会百态。”界首市作协主席王瑞说,希望他继续创作出更多饱含泥土芬芳的作品。

新闻推荐

界首45个贫困村成专业村

本报讯(记者夏海军)记者从界首市相关部门获悉,去年以来界首市通过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将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机结合起...

界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界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