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六载倾心教书育人 ——记界首市崇文中学校长吕显才

阜阳日报 2018-09-13 09:39 大字

本报记者 潘金铭 从教66年,一直奋斗在教育教学一线;20多年间,从他创办的私立初中走出的学生,有40多人考上了清华、北大等名校;耄耋之年,他又捐出300万元积蓄,设立助学基金会……他就是把毕生献给教育事业,用爱和行动践行初心的界首市崇文中学校长吕显才。 举债办学——两度筹资扩建校舍

1995年,工作了43年的吕显才从界首一中(当时的界首中学)退休。当时,看到周边一些学生因受公办学校招生名额限制无法就读初中,闲不住的他萌生了一个念头——办一所学校,让更多孩子拥有继续学习的机会。

说干就干,吕显才自掏腰包,将三间宿舍改成校舍,又置办了一批桌椅和教学用具,界首市崇文中学就这样成立了。“第一年只招了1个班,一共60多名学生。”吕显才说,最初,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生源质量的限制,教育教学工作不尽如人意。但经过师生们三个学期的努力,情况大大转变。三年后,60多名学生中有18名学生考上了界首一中。张晓闻同学就在这18人中,他后来考取了清华大学。

随着学校知名度的提升,界首城区及周边乡镇的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到崇文中学。一时间,吕显才做了难,“只有三间房子,实在收不了那么多学生。”

为解决问题,吕显才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建新校区,扩大招生。2002年,吕显才自筹资金,购买了倒闭的康泰食品厂,新建校舍7400多平方米,开设40多个教学班,基本满足了当时的新生入学需求。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学校影响力的持续扩大,学校不得不再次扩容。2009年,吕显才再次从银行贷款,购买了倒闭的胶囊总厂,新建53个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室,3个标准实验室,又建了3200平方米的塑胶球场和跑道。“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了银行一大笔钱,但在扩建校舍方面我没有一点犹豫。”吕显才说,他不能看着孩子没有书读,他也有信心把学校办好。 钻研教学——打造优质生源基地

在崇文中学,约60%的学生来自农村,而他们中间又有80%的是留守儿童。这意味着许多学生的基础差,而且因长期缺少家长看管,学习的自主性不高。

针对生源特点,吕显才潜心钻研教育教学方法,并要求所有教师用耐心、细心和爱心教导学生,多激励、多表扬他们。在吕显才的指导下,初二(6)班的班主任刘静在教育学生方面一直以鼓励为主。她的学生王浩然,刚入学的第一次考试位居全校1200多名,几乎垫底。而在最近一次初一升初二的考试中,他考了年级500多名,进步非常明显。

“吕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他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深深影响着我。”刘静告诉记者,吕显才非常注重教师队伍建设,从感情、荣誉、物质等多方面激励教师努力工作。他还注重对教师培训,长期坚持组织教师走出去学习,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成功培养出了一支300多人的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

优秀的师资队伍加上先进的教育方法,崇文中学的成功是必然的。2012年以来,崇文中学省示范重点高中升学率达到85%,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已有40多名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名校。

如今,崇文中学被界首一中、阜阳一中、合肥168中学确立为优质生源基地,成为合肥八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协作学校。

除了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吕显才还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立校园广播站、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多种比赛活动……崇文中学的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实现了全面发展,在省市多项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捐资助学——300万元设立助学基金会

从教66年,吕显才不仅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教学工作,还将毕生积蓄捐给了教育事业。

两年前,吕显才得知外地有个人设立助学基金会的先例,他就盘算着拿出多年积蓄设立一个基金会。“出身寒门,我知道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有多难,更明白教育对于他们的重要性,所以我要帮助他们。”吕显才说。

今年8月12日,一个简短的捐赠仪式在界首一中举行:86岁的吕显才捐出毕生300万元积蓄,设立界首市吕显才助学基金会;两名考入北京大学的学生获得了首笔4万元助学金。

“我的孙子孙女都已经完成了学业,我把无形的知识财富留给了他们,现在想把有形的资产留给更多需要帮助的学生。”吕显才说,基金会每年将为界首一中、界首中学考入名校的优秀学子、贫寒学子提供助学金。

今年78岁的王仲三早已从教师岗位上退休,但在吕显才的带动下,他依然坚守在教学一线。“老校长的工作作风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感人至深,能继续跟着他教书,我打心眼里高兴。”王仲三说。

新闻推荐

阜阳铁塔与阜阳公安深化资源共建共享

本报讯(通讯员唐伟)为加快推进地方信息化建设,8月29日,阜阳铁塔公司与阜阳市公安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基础资源共建共...

界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界首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