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高丽萍白手起家创办家庭农场,年收益50万元,又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创办慈善基金—— 只要奋斗所有梦想都开花
本报记者 冯启俊 从一个罹患慢性肾衰竭、独自抚养3个孩子的贫困户,到艰苦创业开办家庭农场,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户脱贫、帮扶留守儿童——在界首市田营镇,有一位独特的贫困户,她不等不靠,自立自强,用勤劳的双手实现了贫困户的精彩“逆袭”。
每天清晨,在界首市田营镇圆梦家庭农场里,39岁的高丽萍都要忙着粉碎秸秆,给农场里的50多头牛拌料喂食。
高丽萍是田营镇姜楼村人。2002年,她的第一个孩子出生,被查出患有先天残疾;2014年,她自己又被查出慢性肾衰竭。“我女儿从小就患病,但再难我也要坚持给她治疗。”高丽萍说,有时想想她的日子真苦。自己和大女儿的治疗费,再加上孩子们的各种开销,生活的艰难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2015年,高丽萍成为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我不能这样一辈子当穷人,一定要摆脱贫困,做一个新时代女性,撑起这个家。”苦难没有压垮高丽萍,她寻思着,自己以前在养殖场干过,就萌生了发展养殖的想法。
创业难,最大的难处是没有资金。当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家人后,获得了全家人的支持。弟弟帮忙联系资金,家人带头建厂房,并得到了镇里的支持。多方努力下,2016年8月,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界首市圆梦家庭农场建成投入经营。
养殖规模从最初的几头牛发展到现在的50来头,高丽萍算了一笔账:购买一头种牛成本约7000元,成熟期为10-12个月,成熟后的种牛在市场上销售价格为1.4万元,去除成本,每头牛可实现收益3500元以上。
为了保证牛肉品质,高丽萍流转土地200亩,种上了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自供养牛的饲料,并坚持只喂玉米糁、小麦秸秆、玉米秸秆,不放任何添加剂。这让农场生产的肉牛迅速打开市场,供不应求。2017年,农场实现收益50多万元,“贫困户”高丽萍成功摘掉“贫困帽”。
脱贫后的高丽萍又开始琢(怎么帮助别人。她找来村里的贫困户,开了个座谈会:“只要来打工,无条件接受;愿意养牛,免费提供场地、技术、饲料、疫苗和水电”。
“我的两头牛在她厂里代养,一年利润七八千,我又在这场里干活打零工,加在一起一年一两万元。”说起高丽萍,贫困户高洪金连声称赞。目前,像高洪金这样在圆梦家庭农场寄养肉牛的群众有10多户,农场用工26人,其中贫困户就有17人。
自从2017年8月当选镇妇联执委,高丽萍总觉得身上有一种责任感,又把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儿揽了过来,以女儿的名字命名成立了“雨鑫慈善基金协会”,目前已资助了11名留守儿童,她也先后当选田营镇“巾帼建功标兵”、界首市“三八红旗手”和“阜阳好人”。
给自己的家庭农场取名“圆梦”,高丽萍希望自己的梦想都能实现。“走到今天,我觉得很不容易了,但这只是梦想的开始,我还要继续做下去。”高丽萍说,下一步打算建屠宰场、种植大棚蔬菜,创建自己的无公害食品品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雪洁通讯员王显林)近日,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组委会公示了安徽赛区推荐晋级全国行业总决赛企业名单...
界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界首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