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玉敏与界首彩陶不了情

阜阳日报 2018-05-18 17:38 大字

本报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刘文琴/文

本报记者 穆可亮/摄 提起界首彩陶,很多人都不陌生,这种阜阳市独有的民间传统制陶技艺经过近千年发展,已经从最初的大红盆系列产品逐渐演变为今天的三彩刻画陶。在界首彩陶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一级美术师闫玉敏是必须提及的一位雕塑工艺大师。

仲春时节,在界首市田营镇伟盛古窑彩陶制作发展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86岁的闫玉敏。多年来,她一直担任企业的技术指导,把学院派雕塑与民间工艺结合起来,先后创作了“淮北三子”(老子、庄子、管子)、敦煌十二乐俑、供养菩萨等一系列彩陶作品,多件作品被国家级工艺美术组织收藏。 邂逅界首彩

陶闫玉敏是上海人,1951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师从艺术大师刘开渠。1959年研究生毕业,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女雕塑家。2010年,她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予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1971年,当时的安徽省博物馆计划举办一次全省性民间工艺品展,39岁的闫玉敏被派到界首工艺陶瓷厂收集展览作品,就是这次造访,让她喜欢上界首彩陶。“当时的界首工艺陶瓷厂条件非常简陋,只有三个馒头窑,但烧制的彩陶工艺品釉色十分漂亮,在省内独树一帜。”闫玉敏回忆说,当时的制陶艺人生活、工作条件艰苦,住的是茅草房、吃的是杂面馍和稀饭、咸菜,敬业精神却是现代工匠难以企及的。每当开窑的时候,时任厂长卢山义都会带着大家研究上釉的薄厚、刻画的技巧、煤炭的火候,在艰苦的环境下一步步提高生产工艺。

时至今日,闫玉敏还清楚记得卢山义说过的话:要想选一件好作品,至少要等上十天半个月,不仅是因为当时的成品率低,也与非常简陋的生产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排茅草房是住宿区,一排砖瓦房是办公区,食堂没有桌子板凳,吃饭都是站着,或席地而坐。“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真像世外桃源一样,后来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了。”闫玉敏说,正是老一代制陶艺人一丝不苟的付出,才奠定了界首彩陶后来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 尝试学院派雕塑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时间里,闫玉敏投身雕塑创作,先后参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建国十周年民族文化宫大型浮雕、毛主席纪念堂雕塑、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浮雕、敦煌莫高窟佛像复制工程等重大标志工程。

1973年,在郭沫若、沈从文、刘开渠的指导下,闫玉敏完成了马鞍山李白纪念馆的李白人物雕塑,随后又创作了《水月观音》、《李清照》、黄山《徐霞客》雕像、《渔歌》、《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纪念碑》等代表作品。“第一次接触界首彩陶,我就在想,能不能把这种民间艺术与学院派雕塑结合起来,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特点的作品。”闫玉敏说,界首彩陶的前身是颍河界首段南岸田营镇境内的卢窑、魏窑、后魏窑等13个村庄生产的大红盆,在塑料、搪瓷、玻璃、铝合金制品逐渐取代大红盆之后,生活用陶逐渐退出,转而发展为工艺陶瓷,这为学院派雕塑的发展创造了空间。从1971年开始,闫玉敏经常自费到界首工艺陶瓷厂学习,潜心探索如何把学院派雕塑与民间传统制陶技艺有机结合起来,先后创作了30多个品种的敦煌系列彩陶作品。

“学院派雕塑讲究写生,注重人物比例、构图,在创作风格上受西洋画的影响较大,这是界首彩陶可以吸收的长处。”闫玉敏说,从目前发展趋势看,界首彩陶一方面保留了相当一部分民间传统的表现手法,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的艺术生命;另一方面,界首彩陶要想走出去,占据更加广阔的工艺品消费市场,就需要不断丰富器型、丰富产品种类。一以贯之的无悔付出

1988年,闫玉敏从安徽省博物馆退休后,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了界首彩陶与学院派雕塑的结合这项工作上,至今已有30年时间。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她通过为田营镇伟盛古窑彩陶制作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将敦煌艺术形象加以复制和创新,先后创作了“供养菩萨”、“敦煌十二乐俑”、“李白醉酒”等一系列彩陶雕塑作品。

“这次到界首田营‘十三窑\’做艺术指导,打算多住一段时间,接触界首彩陶近半个世纪时间,我感觉,自己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闫玉敏说,上世纪80年代初,界首彩陶“唐马”作品亮相广交会,得到很多国外客商的青睐,当时就签下了一笔大订单。这是界首彩陶与现代工艺美术结合的成功之作,无论是造型还是成品率,都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后来,界首工艺陶瓷厂用这笔订单赚来的资金盖了四栋房子,接着又立了一孔推板窑,实现了24小时烧制,对她个人来说是一种很大的鼓舞。这几年,一些大专院校的美术系多次组织学生到界首学习制陶技艺,然而由于时间限制,把传统技艺学到手都不容易,更别说去创新器型、丰富产品了。

邢淑芹是伟盛古窑彩陶制作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为了传承界首彩陶传统技艺,她不仅在界首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韩窑遗址附近建起了闫玉敏工作室,还配套建设了彩陶传习所。“去年,我专门到中央美院进修了一段时间,希望通过这种类型的学习,真正把闫玉敏老师的学院派雕塑技艺融汇到界首彩陶的创作中来。”邢淑芹说,现在“70后”制陶艺人已经很少,“80后”学徒更是更凤毛麟角,闫老师86岁高龄还牵挂着界首彩陶的发展,自己作为土生土长的制陶艺人,更应该把这门传统的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界首彩陶,共同赋予界首彩陶新的生命力。

新闻推荐

界首现代农业产业园有望跻身省级

本报讯(记者徐风光实习生程晓璐通讯员张楠楠)5月3日,安徽省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公示,7家园区入围。界首市现代农业...

界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界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