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琪用小说重塑刀马人

阜阳日报 2018-04-13 09:18 大字

本报记者 徐风光 实习生 赵翔韬 通讯员 孙涛文/摄 作为一位“90后”,已发表作品50余万字;13岁开始写作,从儿童文学到乡土题材;本是学美术出身,却对写作有种执着的爱……界首女孩王璐琪用勤奋延续梦想,用笔触记录着家乡的发展变迁。 13岁从读者成为作者

从小学起,家住界首西城的王璐琪就有两项爱好:画画和阅读。三年级时,她就开始认真阅读各种杂志、小说、名著等。因为喜欢阅读,王璐琪还是《儿童文学》、《萌芽》和《意林》等杂志的忠实读者。

“我能不能也写一篇文章,刊登在杂志上?”王璐琪开始尝试写作投稿,但很多投稿都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想过放弃但最终坚持下来的王璐琪终于等到了用稿通知。那年,13岁的王璐琪用《黑猫》冲进了《儿童文学》杂志,看着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出现在钟爱的杂志上,王璐琪颇感自豪。自此,写作便一发不可收。

18岁那年,正在界首一中读高三的王璐琪收到了《儿童文学》的邀请函:去北京参加一个为期10天的小作家培训。在京培训期间,《儿童文学》主编徐德霞鼓励她尝试写写长篇小说,“你很有潜力,好好努力,未来之路不可限量。”

而彼时,王璐琪在爱好写作的同时,还有一个画家梦。最终,她报考了华东交通大学,选择了美术专业。

休学北上追寻文学梦

尽管走进了梦寐以求的象牙塔,但王璐琪感觉这貌似也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直到有一天,我才明白,写作是我生命的一部分。”王璐琪说,大学宿舍晚上10点准时熄灯,为了写作,她就蒙着被子,在被窝里笔耕不辍,大一就完成了一部长篇小说《水仙们》。在徐德霞的帮助下,王璐琪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了,这大大鼓舞了她。在无数个深夜的沉思和纠结后,王璐琪做出了一个让老师和家长无比诧异的决定:辍学,北上去追寻文学梦。

大一结束,王璐琪就休学去了北京,在《中国校园文学》杂志编辑部当了一名编辑,这让她有了更多的写作机会,笔耕不辍的王璐琪进入“高产期”。其间,她的作品时常见诸《儿童文学》、《萌芽》、《青年文学》等杂志,还出版了长篇小说《藏獒多吉》、《年华永不落幕》和《父爱的世界·为了你的微笑》等。

“十年前,我用画笔描绘世界,十年后,我仍在描绘世界,只不过用的是文字。我没有成为一名画家,我以为我的翅膀折断了,现在写作又为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王璐琪说,这让她感觉很充实。

让王璐琪倍感鼓舞的是,她的作品《那时候有多美》片段,还出现在了厦门、河南等地的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中。融合界首元素出新作

高产期的王璐琪创作了很多作品,尽管很多都是童年的记忆,但真正和界首元素相融合的作品并不多。

2014年,回界首老家的王璐琪,一次偶然的机会再次见到了界首彩陶的创作,这勾起了她无限回忆,也再次体会到了彩陶艺术的神奇。

王璐琪决定写一篇和彩陶艺术相关的作品,经过两个多月的构思,耗时一年多,《刀马人》初稿形成。《刀马人》采取复调叙事结构,以两个小男孩的故事为主线,结合传统彩陶烧制技艺的命运和现状,在经历各种曲折故事后,在传统工艺振兴上重合,昔日的叛逆少年成为彩陶技艺的继承者。

去年8月,王璐琪的《刀马人》获铜葵花奖。颁奖词说:《刀马人》传播传统文化、传统工艺,弘扬诚实、忠义、厚道的民族精神,是一部可圈可点的现实题材作品。

“这是我第一次把目光投到家乡的传统文化上,之前只是单纯写少年的成长,可以说《刀马人》是一个分水岭。”王璐琪说,目前,她正在准备再写一篇与“沙河酒业”相关的作品,通过手中的笔描绘界首元素,记录家乡的发展变迁。

新闻推荐

30年专注成就一代酿酒大师 沈才洪:拥抱科技,推进白酒的科技进步

沈才洪(中)向媒体团记者介绍酿酒过程3月28日,由人民网、东方网等网络媒体组成的2018年“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媒体团走进泸州,荣获首批“四川工匠”称号的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

界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界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