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庆欢快 吉祥如意 轻松甜蜜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洞房花烛夜唱响兴安贺郎歌

桂林晚报 2018-04-02 10:38 大字

洞房花烛夜唱响兴安贺郎歌dlrb  2018年04月02日 星期一 首页上一期  下一期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版面概览 放大 缩小 默认

喜庆欢快 吉祥如意 轻松甜蜜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洞房花烛夜唱响兴安贺郎歌

 

?宾朋在唱贺郎歌。(资料图)

?兴安“吵房”之炒米花。

■杨迪忠/文阳著文/摄

“恭喜(那个)郎来贺喜(个)郎,恭喜(那个)新郎配成(呀)双;芙蓉挨着牡丹(里个)种哟,树上(那个)花开树下(啊)香。”每次参加农村人家讨媳妇,听到那独特的兴安贺郎歌响起,我都会与所有亲朋好友一样,沉浸在一种喜庆欢快、吉祥如意、轻松甜蜜的幸福氛围里。

兴安贺郎歌又称花烛诗,在兴安县流传十分广泛,可谓遍及城乡,历史悠久,是一种独特的民间音乐艺术,简单欢快、诙谐有趣的曲调让人一听难忘。兴安贺郎歌是在“讨媳妇”那天晚上进行的。男家接回新娘后,要大摆酒席,上“兴安十大碗”,热情招待亲朋好友。白天要做的一些结婚仪式搞完后,晚上再摆上酒席“吵房”,即“闹洞房”。村里的青年人和看“吵房”的男女老幼,这时集聚主家,新郎端坐堂屋正前主桌中央,其左右两旁各有一个“夹婿郎”(十一二岁以上的小男孩或未结婚的小伙子)陪伴饮酒,众人轮番唱歌赞颂,祝贺新郎,故此称为“贺郎歌”。又因新郎面前的酒桌上摆放着点燃的红烛,且开头几首歌多为蜡烛、敬酒等内容,故贺郎歌又称为“花烛诗”。

贺郎歌的几个环节与特色

兴安贺郎歌分为贺郎、移花、送郎三个主要部分,客人轮番领唱,众人相和帮腔,唱歌与敬酒一体,边唱边和,高潮迭起,气氛热烈,程序完整,是“闹洞房”最为关键和核心的内容,也是最能体现“文化底蕴”的婚庆活动环节。

在唱贺郎歌前,最先领唱者通常有一篇开场白:恭喜郎嘛贺喜郎,恭贺新郎入洞房,左边又有箱和笼,右边又有象牙床,象牙床上鸳鸯枕,鸳鸯枕上结成双……表完开场白,接着唱贺郎歌:“恭贺郎来贺新娘,恭贺你们配成双;亲朋好友歌堂会,饮酒欢歌来贺郎。”此谓序歌。各乡镇的序歌大同小异。在湘漓、界首等乡镇,则没有这样的开场白和序歌。

“贺郎”是第一个环节。地点固定在堂屋的酒席上。有劝新郎饮“十杯酒”的:“一杯美酒清又清,双手提来玉郎斟,新郎饮了这杯酒,夫妇齐眉百世春。”“二杯酒来是一双,亲朋好友贺新郎;恭贺新郎二巡酒,夫妻成对子成双。”从一杯唱到十杯,也充分显示出歌者的豪情万丈和富有文才。有的唱歌时骂媒婆:“媒婆生得嘴尖尖,又会说来又会编。又说男家有田地,又说女家有嫁帘。”媒婆则回嘴:“海椒叶子尖又尖,莫骂我媒婆不抵钱;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双。”还有的拿“夹婿郎”来唱,但更多是赞美新郎与新娘的歌。众人唱了不少贺郎歌,新郎的酒也喝得差不多了,第一个环节即结束。

第二个环节是“移花”贺郎。这时,由新婚夫妇抬着香喷喷的煮茶或糖茶敬谢客人。一名歌手拿着鲜花引着新郎新娘堂上堂下谢客,花放在谁面前,谁就接着唱歌。移花中唱的歌,主要是赞扬新婚夫妇,祝福新人婚后幸福,白头偕老,子孙昌荣。如:“移花来嘛移花来,上堂移到下堂来;左手移花成双对,右手移花幸福来。”“移花来嘛移花来,下桌移到上桌来;左手移来生贵子,右手移来状元胎。”也有告诫新娘嫁到婆家要敬重老人,孝敬父母,勤俭持家的,如:“新娘是个好姑娘,嫁到婆家做贤妻;堂上两老要敬重,持好家庭靠俭勤。”答谢客人完毕,移花也就结束。

第三个环节是“送郎”。送郎,也叫“引郎”,就是送新郎入洞房,是贺新郎的最后一个节目,也是贺郎歌的高潮。众人簇拥新郎走向装饰一新的洞房,洞房内摆上糖果酒席。几位歌手早捷足先登,故意拴上门,不让新郎进来。门外的歌手,一人提花或举着红烛在前面引导新郎,一人提花或举红烛在后相送。“灯光荧荧蜡烛明,奉请列位送新人。左相提烛前面走,右相提花随后行。”新郎行至洞房前,歌手分里外隔门对歌:“一步两步引郎来,引得郎来门不开;隔壁有个贤大嫂,快把钥匙抛过来。”屋内歌手则答:“一步两步引郎来,引得郎来门不开;大嫂有事不得空,钥匙未能拿得来。”直唱到“九步十步新郎来”,也未必开门。这一问一答,实际上就是房门内外歌手在比赛呢!问的内容有很多,天文地理,景色古迹,历史故事,谜语等等,都可歌唱。最后,歌手尽兴了,深更半夜了,才开门让新郎入洞房,再引来新娘一同谢客。新郎进入洞房后,人们还要唱《洞房敬新郎十杯酒》,一直敬劝新郎新娘十杯酒后,又把新房内的陈设歌赞一番,方才离去,至此闹洞房宣告结束。

在溶江金石一带,其三个环节叫做“华堂起歌”、“洞房花烛”和“移烛谢客”。除开场白外,其唱法也有所不同。它没有和声,也没有对唱,都是个人清唱,且男女都能唱。

兴安贺郎歌曲调独特,欢快悠扬,歌词雅俗共赏,以七言四句为主,可以加衬字,基本押韵,自由灵活,如行云流水,娓娓动听,十分上口。在歌唱时,一人即兴清唱,众人相和,无需器乐伴奏,互动性强,情趣盎然,整个婚宴荡漾着一种欢快、喜庆、和谐、祝福的情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与文化底蕴,是文明喜庆的赞歌,是桂北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在溶江、严关、华江一带,和声多为“令来罗呵令来,令来罗呵令呀,罗了个令来,是了罗令”;界首、湘漓一带则是第一句、三句唱完,分别和唱“嘛哩-嘛哩”或者“嘛咧-啰咧”,第二、四句唱完,分别和唱“贺郎-贺郎”;高尚镇等一带的和唱则是“咦磊罗磊”与“罗雷罗雷”。金石一带是一首六句,其中第五句是固定的“来贺你来恭贺你”,其他几句随景依情而编。

贺郎歌的悠久历史与发展变化

据乾隆年间《兴安县志》载:“婚姻丧祭悉遵文公家礼,凡馈以槟榔为先。民务农而简讼,士知礼而崇文。”可见,兴安的婚庆礼仪受到中原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

贺郎歌与灵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公元前214年灵渠凿成通航,沟通了南北水路运输,北民南移,中原文化和百越文化在这里得以交融。于是,新郎娶亲闹洞房时咏唱的民间歌谣,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贺郎歌。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江西、湖南、贵州等地也有类似的贺郎歌。

直至清代和民国时期,贺郎歌在兴安民间还很流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贺郎歌达到鼎盛时期。1952年,兴安县贺郎歌队参加全国首次民族民间文化会演,并被邀请到中南海进行专场演出,从此兴安贺郎歌崭露头角。著名作曲家白诚仁创作、著名歌唱家何纪光演唱的贺郎歌《挑担茶叶上北京》,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听众。后来,著名作曲家陈春光作曲的合唱《贺郎歌》获得第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作品比赛第一名。一些专业作家和歌手加入了贺郎歌的创作,把它不断地搬上大舞台。2005年,兴安贺郎歌歌舞剧《灵渠情韵》在中央电视台魅力名镇颁奖晚会上与全国电视观众见面,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贺郎歌。

但是,现在会唱贺郎歌的人越来越少了,农村讨媳妇唱贺郎歌的也越来越少,兴安贺郎歌面临着灭绝的危险。为此,近几年来,兴安县加大了对贺郎歌的保护与传承力度。县文化部门对贺郎歌进行了一系列的搜集、整理、保护与传承工作。2008年,兴安贺郎歌被列入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溶江、界首、华江等乡镇建立贺郎歌保护传承基地,举办贺郎歌培训班多期;在溶江中学、界首中学、职业中学等开设贺郎歌课程,让它走进了校园。同时,兴安文艺工作者对传统贺郎歌的坐唱形式进行改编,创作了许多新的剧本,融入打响板并配以多人和声和伴舞,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对贺郎歌的改良与创新,让原本藏在农村里的古老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新闻推荐

护士从死神手中抢回路人性命大街上小伙倒地没了呼吸和脉搏护士判断其心搏骤停成功施救

大街上小伙倒地没了呼吸和脉搏护士判断其心搏骤停成功施救

界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界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