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粮食产能考核成为“硬杠杠”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
过去,人们习惯用“粮满囤、鱼满舱”来描述丰收景象,因此,鱼米之乡大多是富庶之地。但是,现在有一种现象,人们称之为“粮财倒挂”,即越是种粮大县、大镇,财政收入越少、经济越落后、农民人均纯收入越低。
近年来,国家实行了粮食大县奖励政策,对缓解县级财力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有基层工作者认为,政策力度还不够大,相当一部分粮食产区仍处于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状态。
而在县域内,产粮大镇所得的利益补偿和政策倾斜更是少之又少。曾有农业乡镇的工作人员抱怨,乡镇牺牲了发展机会,种出了粮食,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可财税收入排名靠后,产粮大镇干部的履职能力更容易受到质疑,往往成为提拔任用的“困难户”。
一位产粮大县的农业农村局局长曾表示,在粮食生产增收效果不明显,税收贡献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农民致富“非农化”、高效农业“非粮化”的观念更易“深入人心”,地方政府对粮食产能的关注常常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更多的资金会投到能带动GDP和税收增加的产业上去。
粮食产区难得“实惠”的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势必会影响其抓粮积极性。因此,应尽快完善粮食产区利益补偿长效机制、加大向粮食产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应把粮食产能纳入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并赋予较大权重,从“钱袋子、官帽子”这两个方面调动地方抓粮的积极性。
把粮食产能作为政绩考核的“硬杠杠”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把与粮食生产相关的要素一起纳入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中来。这其中既要包括耕地的保有量、质量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程度,也要有农业科技队伍的建设、粮食转化增值能力及对接市场、产品营销等公共服务内容,以确保“多干活者多得利”。当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与干部任免使用紧密结合起来、与财政转移支付水平相挂钩的时候,粮食产能考核就从“软约束”变成了“硬杠杠”,这对提高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改善粮食生产综合能力都大有裨益。
当下,粮食产区也不能“等靠要”,应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以近几年在一些地区逐步兴起的稻渔综合种养为例,发展稻虾共作,不仅基本不会减少水稻面积,还可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可以说,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兼顾了粮食安全和农业效益,有利于农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更多的探索正在进行中。安徽阜南县曾是典型的产粮大县产业弱县,近年来,这个县充分发挥全国粮食生产大县、重点商品粮基地优势,构建起了优质小麦“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经营模式,逐渐走出了“高产穷县”困局。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粮食安全,提出要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相信通过强化对粮食产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粮食产能的考核,我们完全有能力有底气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粮食安全和农业增效。
新闻推荐
合肥市人才市场2+N招聘日(周三就业招聘 周六人才对接) 2月6日(周六)人才对接招聘会信息 爱在江淮·乐业合肥
027安徽仕豪商业地产营销代理有限公司:(1)、商业选址顾问,岗位要求:年龄16-45岁,有无经验均可,敢于挑战高薪,积极上...
阜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