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军”地名 为庐州增添魅力色彩

合肥晚报 2021-01-08 00:56 大字

○千年古镇 五彩散兵方华 盛近摄

○散兵镇杨钧摄

○斛兵塘夜景

○军二路 (周瑜大道)

○操兵巷

最能反映合肥历史文化底蕴的小巷“操兵巷”、素有“工大未名湖”美名的著名三国遗址“斛兵塘”、因项羽所部兵散于此而得名的散兵镇、以“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周瑜命名的军二路(周瑜大道)、有着600多年移民辗转历史的军蒯村、人才辈出的传统古村落军徐村……合肥的“兵”字和“军”字地名,不仅反映出庐州自古以来的重要地位,也为这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合肥市“五高地一示范”的聚力打造,将使这些具有历史故事的魅力地名呈现出新的生机与光彩。

操兵巷:三国故里金戈铁马

合肥被称为“三国故里”,那么与三国有关的地名就不会少,在老城区漫步,可能不经意间,你就会踏入一条历经千年的小巷。位于阜阳路和宿州路之间东西长约200多米的操兵巷就是这样一个去处。据说当时曹操占据合肥,其部属与东吴孙权进行了多次战役,操兵巷就是因为曹操曾在此操练兵马而得名。

操兵巷,虽称为巷,但也一定少不了大气磅礴的气势。眼前晃动的是金戈铁马,耳畔响起的是马嘶人喊。然而,当你走进操兵巷时,才感到称之为巷真的是恰如其分,而且是再普通不过的一条小巷。一千多年的风云变幻,足以洗刷掉任何历史痕迹。

关于操兵巷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相传曹操驻军合肥城中,军士到教弩台等演武厅,此小巷为必经之路。而每次上完习武课后,官兵都会在此舞枪弄棒,久而久之,无名小巷就被称为操兵巷。还有一说,昔日在操兵巷演练的并不是曹操的军队,而是南宋时期淮西帅郭振的部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郭振屯驻合肥,为防御金兵侵袭合肥,筑斗梁城。当时在今天的操兵巷一带,到处是演兵操练的队伍,老百姓习惯把队伍经过的小巷称为操兵巷。从嘉庆《庐州府志》的记载看,当年那一带极尽繁华之能事:“自河入城之后,而民间之利甚溥矣。谷粒之出入,竹木之栖泊,舟船经抵县桥或至郡邑署后。百货骈集,千樯鳞次,两岸悉列货肆,商贾喧阗。因其地气疏通,人心愉畅,而官长之超擢者,缙绅之显达者,甲乙榜之多,土风之厚,民俗之醇,甲于他郡。”

到了明末清初,合肥城里出了个龚大司马龚鼎孳,他字孝升,号芝麓,后人称作“龚合肥”。龚家是合肥城里的望族,龚鼎孳在朝廷为官,合肥的家族自然鸡犬升天。那时,从逍遥津公园到操兵巷这一地段都是龚家的财产,操兵巷也就一度改叫“龚大房巷”了。据老辈人介绍,当年龚家房屋青砖碧瓦,高大气派,而周围的房子都是些土坯屋,非常简陋。

当然,民间流传最广的还是曹操的兵马在此练兵的传说。安徽省民俗学会会长王贤友说,合肥关于操兵巷的传说很多,小时候听大人讲,曹操当年屯兵合肥时,军队的数量较少,远远比不上东吴的军队。为了迷惑敌人,曹操命令士兵在操兵巷两头挖地道,士兵来来回回从这边进,从那边出,给敌方造成好像兵马很多的假象。

但有关专家学者却对此提出了疑问,因为三国时的合肥城并不等同于今天的合肥城,现在的合肥老城区其实在三国时是合肥之城外。史书记载当时的魏军屯军于今杏花公园和明教寺(教弩台)一带。

已故民俗专家牛耘曾经指出,说操兵巷是曹魏军队在此演练是望文生义,三国时代的操兵巷周围还是一片水塘,而且地处郊外,人迹罕见,哪里有什么街巷。倒是南宋时的淮西帅郭振的确在此演练过兵马。彼时,郭振为加强合肥城的防卫力量,抵抗金兵的南犯,把合肥城向北扩展,将今天的逍遥津至阜南路一线统统扩进了城内,后来,逐渐有了街市,有了小巷。操兵巷周围也形成了四个马道巷子:北马道巷(立志巷至东大街今淮河路)、南马道巷(东大街今淮河路至勤劳巷)、东马道巷(北门街今拱辰街至菜园)、西马道巷(北大街今拱辰街至井巷),如今仅存西马道巷。

根据200多年前的《合肥县志》记载,此巷原名叫醋瓶巷,因为巷子里有一家酿醋作坊,酿造的陈醋香气四溢,老远就能够闻到醋香。

到了清朝,位于阜阳路上的合肥市体育馆原来是一处演武厅,那里经常有兵马演练,来来往往都要经过醋瓶巷。可堂堂的大清官兵天天和醋字打交道,总感到酸溜溜的,有人向官府提议把醋瓶巷改个名字,大约在清朝末年,醋瓶巷改名叫操兵巷。

《嘉庆合肥县志》记载:“城中县桥大街街东八为醋瓶巷,内有石头塘通五条厂巷。”而《安徽省合肥市地名录》所附“合肥县城池图”上,今天的合肥市体育馆一带,表明的就是“教场”。

解放初期的操兵巷比现在狭窄得多,还是条坑坑洼洼的泥土路。巷南边的市政府宿舍原来是一个很大的水塘,叫做石头塘,石头塘边上是一处菜园,操兵巷附近的许多人家都以种菜为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市里统一规划,才把石头塘填埋了,并且拓宽了巷子里的道路,用混凝土浇筑,四周的老旧房子也被拆迁,盖起了楼房,小巷的名字又改回了操兵巷。

2006年,操兵巷入选合肥十佳老地名,入选理由是:最能反映合肥历史文化底蕴的小巷。如今的操兵巷早已“繁华落尽,洗尽铅华”,金戈铁马的战事依稀可寻,仿佛就在昨天。曾经的历史故事给小巷平添了许多神秘和魅力。

斛兵塘:魏武屯兵 叱咤风云

“斛兵泛舟意若何,笑将岁月漫蹉跎。一代枭雄屯兵事,博得今人议论多”。斛兵塘又名站塘,俗称量兵塘,位于合肥工业大学老校区的东南角,面积约6.7公顷。斛兵塘既沾染了魏武帝曹操屯兵杀伐的威武之风,又因今天坐落于高等学府而文气昭然,在合肥市的诸多历史遗迹中,显得气象浑厚而与众不同。

斛兵塘,作为合肥比较著名的三国遗址之一,与逍遥津、教弩台齐名。相传是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南下攻打孙权,在合肥安营扎寨时很多人来投军,兵力激增,虽号称80万,但连曹操本人都不知道准数。为清点兵马,曹操令人在此挖出一大土坑,按照军队配置,内设车队、马队、步队的方位、标志,大概是车队一千、马队五千、步队一万,然后命士兵排队进去站满,如此反复计算出人数,像用斗量米一样,故名“斛兵塘”。后来此坑废置,天然下雨积水成了一个水塘。

斛兵塘的故事可能是附会,但这里所说的曹操屯兵合肥却是史有所本。曹操曾任命心腹谋士刘馥为扬州刺史,这位刺史甫到合肥,就立即开始重新经营这片被战火蹂躏的土地。他招募流民,恢复生产,重新开始大规模的屯田,又修建芍陂、茄陂、七门、吴塘等堰坝蓄水灌溉稻田,使合肥有了较为丰富的粮食储备。又收服梅乾和雷绪等地方武装,具有了一定的军事力量。

从地缘位置而言,据有合肥,可使上起柴桑(今江西九江)下至建业(今江苏南京)的长江一览无余,同时,向西南可威胁孙吴治下的庐江,向东南可沿巢湖、淮河直入长江,是跨江攻击孙吴都城建业的绝佳路线。而一旦失去合肥,魏的淮河南北地区就会在东吴的掌控之下。魏明帝曹叡曾这样解读其先辈的合肥战略:“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争也。”

事实也证明了曹操战略眼光的超前和正确。史载,在长达四十余年的时间里,曹魏和孙吴在合肥曾反复搏杀,其中大型战役就有五次之多。巧合的是,近年有专家考证,斛兵塘就是当年遗留下来的水利工程遗址。而所谓“斛兵”,就是屯田士兵,他们的劳动成果以“斛”盛装,以“斛”计算,故而得名。专家认为,斛兵塘的存在体现了曹魏政权筚路蓝缕、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精神。

2002年斛兵塘成为合肥市18个重点保护文物之一,且在斛兵塘旁立有一块用汉白玉雕刻的纪念碑,似一本翻开的历史书,一页上刻“斛兵塘”三个大字,另一页则书写着“曹操点兵”这段历史。如今的斛兵塘是合工大校园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塘畔四周林木葱茏,花草繁茂,池水清澈,环境幽静,素有“工大未名湖”的美名。

千年俱往矣,远去了金戈铁马,黯淡了刀光剑影,曾经英雄气概、叱咤风云早已成为人们的谈资。无论是严谨的考古论证,还是不经的附会传说,正是源于对英雄事业的向往和流连,才有了今天斛兵塘的声名和传说。

散兵镇:项羽兵散四面楚歌

散兵镇位处巢湖市南部,西濒巢湖。因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项羽所部兵散于此而得名。她依银屏山而居,傍巢湖水而息,126平方公里的土地,生活着4万人民,她是巢湖境内的风景胜地,也是美丽的鱼米之乡。

2200多年前,西楚霸王项羽所部在此兵散,结束楚汉相争。两千多年悠悠岁月,四面楚歌,老虎宕、霸王石等典故影映着当年的历史。曾经战马嘶鸣的古战场,如今成了繁华小镇。

这里物产丰饶,五彩缤纷。水晶石榴美名扬,巢湖银尖香飘远,深山奇石闻天下,生态农庄人流连,山水画廊看不够,处处绿色靓人眼。

这里山水相依,繁花似锦。谷雨花开世上珍,牡丹崖上聚游人,嵯峨峭壁盘山路,欲访仙家吕洞宾。巢湖境内第一高峰银屏山,四周山峦起伏,九峰环抱,姿若雄狮。山中谷幽、林密,集奇花、怪洞、异木、古寺、名亭、高阁于一体;“天下第一奇花”银屏牡丹,在一堵巨大如斧削、光滑如屏的悬崖峭壁之上,风姿绰约,历经千年而永葆青春;悬崖峭壁之下仙人洞,洞内盘桓曲折、怪石嶙峋,钟乳纷呈,宛若地下迷宫;银屏之巅龙兴寺,春来百花齐放,夏日清凉如秋,金秋硕果飘香,冬至粉妆玉砌;巢湖南岸楚歌岭,八千子弟起江东,猿鹤虫沙一霎空。试过湖滨寻故垒,涛声犹带楚歌雄。山峦起伏,密林覆被,楚汉传说,流于此地;天然泉眼高林笑泉,蟾光寂寂水流霜,立岸娉婷照影长,乍响银筝珠玉起,今宵拼醉吕纯阳。位龙骨山下,大风山之间,四周树木茂密,泉池清澈透底,观者至泉池边大声说话或鼓掌,泉水上涌,故称“笑泉”。

这里历史悠长,底蕴深厚。散兵老街,南接巢庐路,北通巢湖岸,百户居民,沿街而居。悠悠历史长河中,深深的巷子里,七零八落的店铺,见证着当年的热闹与繁华,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恢复,让源远流长的古镇焕发新韵。干戈未靖太平秋,黄海波涛一旦休,百劫已知余勇烈,英魂犹自照巢州。清末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中国近代海军司令第一人,甲午海战成就一代英明。

定位于楚汉格调,让散兵开始成为环湖中不同特色的旅游小镇。老街深处,一座遗留的黄氏老宅,断墙处,仍凸显当年大院人家的气派。老宅前,两百多年的古桂和古松柏见证着散兵的世事变迁。银湖观涛,在散兵老街尽头,是大湖上的波浪,可见巢湖落日余晖。观澜处,湖岸边漫步,背依古镇,面对大湖辽阔,体味一番楚汉沉韵下豪放的心情。

亭榭柳林,听涛里,散兵处,水连天。栈道上,轻踱步,半山半水,散兵湖光有胜境。婉约间,清波荡漾,摇舟其上。

五彩散兵,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一步步改变着旧时的模样。今日散兵,正以铿锵有力的步伐迈向环湖强镇。以“山、水、花、石、文”为特色的“五彩散兵”文旅小镇将成为环巢湖一颗璀璨的明珠。

军二路:英雄命名周瑜大道

军二路为安徽省境内的319省道,又称二军路,起点为芜湖市鸠江区二坝镇,终点为六安市舒城县舒茶镇军埠村。位于庐江县城区部分段的军二路不仅是庐城最长的一条大道,而且是用著名历史人物的名字命名,称周瑜大道。

周瑜大道,位处庐城中心区偏北,东西走向,东起于外环路(庐江三中)路口,西止于城西周瑜文化广场,广场中央有高达9米的周瑜塑像,与周瑜大道(东)周瑜墓园东西相映。周瑜大道全长7000米,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双向六机动车道是庐城区域内最长的一条城区交通要道。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庐江郡舒县(今庐江县)人。出生士族,文武双全,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身体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孙权出兵讨江夏,周瑜任前部大都督。九月,曹操率军南下,周瑜与鲁肃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由其直接指挥的“赤壁之战”,以三万精兵破曹操数十万大军,创古今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其后又成功地攻克荆州战略要地南郡,曹仁败走。迁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孙权建议出兵攻取蜀地,建安十五年(210年),瑜领军进取西蜀,因箭伤复发,病逝巴丘(今湖南岳阳),时年36岁。周瑜死后,孙权迎丧于芜湖,“哭祭于前,命厚葬于本乡。”

时年,周瑜墓葬于冶父山南麓、黄陂湖东畔。随着庐城的迁徙兴建(唐中宗景龙年间移于今地),其墓葬位于庐城东郊,东门吊桥外有一小路,南北向通往周瑜墓。沿路两侧逐步建有民居,形成一条通往墓地的巷子,名“朝墓巷”。

朝墓巷,清光绪《庐江县志》(卷之二·街镇)记载:“朝墓巷,在东门外,因周瑜墓,故名。”又,《大明一统志》载:“庐江治东门朝墓巷,瑜墓存焉。”由此可知,朝墓巷早在明朝以前即已存在。

此巷在历史上是沿东门护城河东岸而建,为“半边街”,与城墙之间形成一条巷道,直通周瑜墓。随时代变迁,城墙拆除,护城河基本填塞,部分河段已成被封闭的下水道,“半边街”的另一半也相对建起民居,成为真正的街巷。此街巷为南北走向,垂直于东西走向的东大街,故朝墓巷又名“横街”。

朝墓巷位处庐城城中东路北,南自东门小桥,北止于周瑜大道(周瑜墓园),全长约1200米。此街巷现为纯居民生活区,是庐城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街巷之一。

清末民初,兵燹加水灾,庐城四门城墙基本毁坏并相继拆除。民国年间,修建“襄望支线”公路(即由无为县襄安,经黄姑、庐江、桐城、怀宁至望江);新中国成立后,改建为军(埠)二(坝)路(319省道)。20世纪80年代,319省道改道扩建,贯穿庐城东西,城区路段命名为“军二路”。

(下转04版)

新闻推荐

抢占全国五分之一市场 月流水超1500万元

11月30日,杨道林一大早就赶到位于安徽省阜阳市残联的公司办公室。像往常一样,一到办公室,他就打开电脑,通过监控系统查看两千...

阜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