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合肥两地跑 拧成一股绳

市场星报 2020-04-15 00:53 大字

在采访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赵卉副院长和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郑凌时,他们二位对于疫情中付出的辛劳和智慧,谈到更多的是团队的力量和战胜疫情的喜悦。    

记者:请问赵院长,安医大二附院在疫情防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和部署?

赵卉:安医大二附院在疫情发生的时候,迅速组织了新冠肺炎临时救治小组,由院长和书记任小组组长,下设专家救治小组,我任组长。其中最主要的是开设了一个发热门诊,并把医院的一些病房腾空出来作为观察病房。医院的所有党员干部和职工,主动申请放弃假期,全部在医院里等待工作指令。整个工作的部署,从接到指令到布置工作,半个小时完成。

记者:赵院长,安医大二附院派到武汉去的医护人员有多少?他们各自承担了什么工作?

赵卉:我们医院在接到卫健委的通知后,先后派到武汉的医护人员有两批。第一批是5个人,第二批是3个人,他们先后去了武汉金银潭医院、武汉协和医院的东西湖院区,还有武汉方舱医院。呼吸内科的医生承担了诊疗的工作,护士们在重症病房主要承担护理工作。

记者:1月24日,也就是大年三十那天,安医大二附院吹响了“取消假期、回到岗位”的集结号,那天夜里,安医大二附院可谓灯火通明,请问一下在那一刻,二位在哪里?在做什么呢?

赵卉:我们医院1月18日正式开设发热门诊,到22日,就诊病人比较多,门诊接待量比较大。基于这种情况,在除夕夜,我们把从武汉回来的发热病人和本地的发热病人分开,防止交叉感染。领导小组连夜梳理流程。我主要负责救治这一块,我是呼吸科的医生,当晚呼吸科的全部人员都在病房,照看普通病人,并参与发热门诊的救治工作。

郑凌:我年二十九就开始入驻隔离病房了,当时发热门诊成立以后,很快从体系上就必须要有一个隔离病房来接收这些疑似的患者,对他们进行诊断、鉴别,如果是确诊了新冠肺炎的患者,我们要专门在新冠隔离病房进行专业的医疗,对于排除的患者,我们也要保障他们的医疗安全,生命体征完全平稳了才能让他们平安地回家去过年。

记者:赵院长,您在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了哪些工作?当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赵卉:1月25日接到省卫健委指令,省级的防护专家要分片包干到人,我被分到阜阳市片区,当地主要救治的定点医院是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在1月26日,我和其他专家前往阜阳,当时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有9例病人,重症有3位。我们去了以后,主要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

临泉、阜南与武汉距离比较近,过年期间,很多在武汉做生意的人员都回来过春节,导致发热病人特别多。针对这种情况,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全员动员,清空了一整栋楼用来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最难的是,当时这个病大家都不是很了解,有一些医护人员也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再加上物资比较紧缺。但是医院内的人员都十分团结,上到领导班子,下到一线人员,都拧成一股绳。随着对病毒的了解,加之社会各界的捐赠,困难情况渐渐好转。

(据统计,在赵院长的科学救治和耐心指导下,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59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达到100%,在全省收治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中,该院收治确诊病例最多,危重型病例最多,治愈出院人数最多。截止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例死亡病例,也没有一位医护人员被感染,实现了“全收治、全治愈、无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的“两全一无”目标。)

记者:从2月1日起,安医大二附院在安徽首次通过移动云服务平台开展对新冠肺炎的病案交互和远程会诊,在此次重大疫情面前,远程会诊有什么效果和意义?

赵卉:我们医院的科技攻关项目,包括5G在智慧医院的运用,在这次疫情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个人是在阜阳和安医大二附院两边来回跑,在阜阳的时候,专家轮流驻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用手机把病人的病情,包括影像、化验单等全部传输到平台上,能够直观地看到病人的情况。因为手机可移动,在病房内拿着手机可以与病人对话,直接沟通了解相关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对病人的救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远程会诊可以减少医护人员来回的奔波,缩短诊疗时间,也可以防止交叉感染。

郑凌:在观察隔离病房中,可以看见一个十分独特的机器,安装的就是移动5G系统。在病房内安置摄像头,我们可以把患者的实时情况传输出来,甚至可以传输给远程的专家。把病人每天的病情,包括他们的检查数据,实时给远程的专家进行阅览,专家可以进行病例的讨论,作出正确的指导方案。远程会诊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在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可以大大减少防护物品的消耗。

新闻推荐

专访中科院院士陈孝平:跟着国外走 永远只能做老二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微信公众号4月13日消息,4月8日,武汉“解封”,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陈...

阜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