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开在支教路上的格桑花 (散文) —写给去阜南王家坝支教的女同学倩玉

颍州晚报 2019-02-25 11:12 大字

董晓彤

哦,阳光正好,立秋过后,蒙洼行蓄洪区纵横阡陌中仍然绿意盎然,微风中,格桑花香,飘过来些许清香,沁人心脾。倩玉老同学,我走在去看你的路上。

还记得临毕业时,老师鼓励我们说:大学生支教,就是尽微薄之力改善偏远山区的教育情况,让那里的孩子可以读书,让他们懂得知识能改变命运,给他们更好地提供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青春大学习,奋斗新时代”社会实践主题的号召中,你听老师介绍,在水美地肥的淮河湾,蒙洼周边的乡村,每逢汛期就成了泽国,放眼望去,到处是裹挟着泥沙的滔滔洪水,洪水退去后,留下的是一片黄色的滩涂,颗粒无收。尽管蒙洼人以自己的牺牲换取了淮河中下游众多城市和广大乡村的安宁和幸福,但这里却由于地处偏远,师资缺乏,这里的孩子们更渴望有人教,有书读。于是,全班二十六个女同学,你第一个站起来报名,主动要求去蒙洼支教。从此,你纤细的背影在王家坝庄台和保庄圩的路上飘摇,柔弱而又顽强,从此,你用文静的声音,传授无穷无尽的知识,慰藉一双双渴求的眼睛,滋养一个个幼小的心灵。

当春天的信鸽还在遥远的天际翱翔,你在蒙洼弥漫的风雪里种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当城市璀璨的霓虹灯点亮了黑暗,一对对幸福的情侣依偎在花前月下,你却在蒙洼保庄圩的一间小屋里,对着一本本作业本倾诉着滚烫的挚爱。当我们留在大城市的同学,宝马香车,觥筹交错,你却站在三尺讲台上做最勤奋的工匠:一个字一个词,一条公式,一个道理,孜孜不倦,精雕细刻,默默无闻。当节假日人们在公园、景点穿行,你却因教学资源匮乏,硬件设施也跟不上,和老师们一起用自己的双手做出教学用的工具。

乡亲们不管辈分高低和年纪大小,亲切地叫你倩玉姐,听得出那一声称谓中满含了信任和尊敬,满含了深情和热爱。

哦,倩玉,我的老同学,你兴奋地对我们说,你在王家坝的孩子那里,学会了如何长大,如何去爱,如何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采撷到一朵又一朵惊喜。你说,支教两年,你已深深地爱上了王家坝这块土地。

哦,倩玉,我的老同学,王家坝的蓝天上飞翔着你心的翅羽,你一次次往返王家坝,那是因为孩子们渴求知识的愿望连着你。一座座庄台,你擎一把花伞,顶着暴雨,去规劝不愿送孩子上学的家长;狭窄的小道,你跌撞的脚印,踏出一路崎岖的泥泞,领回一个个辍学的儿童。当一场暴雨突然降临,滚滚的洪水截断了去学校的路径。你披件粉红色的雨衣,将流动的课堂办在庄台上孩子们的家中。

你的默默耕耘,使孩子们的心田萌发了求知的春芽,村民们的笑容里开出欣慰的花朵。你伴着寂寞清贫的日子,把知识的种子撒播在蒙洼这片大地,无怨无悔。

哦,倩玉,我的老同学,在去王家坝看你的路上,我看见一条近十公里的格桑花长廊,而你支教的学校,就坐落在格桑花大道旁。美丽的格桑花,美丽而不娇艳,柔弱但不失挺拔,格桑在藏语里是“幸福”的意思,所以也叫“幸福花”。它既不为温良的环境所动,更不贪恋江南的烟雨,却独独喜爱火辣辣的阳光,也耐得住冰冻的风寒。哦,倩玉,我的老同学,愿你继续携梦远航,你就是开在王家坝支教路上的格桑花!

新闻推荐

中央省媒多视角关注阜阳

本报讯(记者徐风光)人勤春来早,实干正当时。务实奋进的阜阳正引来越来越多的关注。2月17日、18日,《人民日报》《安徽日报》...

阜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