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队长陈健乡村致富的引路人
本报记者 尚原野 地处谷河中游的堰沟村是一个位于阜南、临泉两县交界处的偏远村,这里距离王堰集镇10公里,交通较为不便。2010年,32岁的陈健刚到王堰镇担任副镇长时,这里的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20%。2014年以来,陈健被当地党委政府分配到堰沟村担任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在一系列扶贫政策落实过程中,贫困群众数量大幅下降,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作为偏远乡村引路人的陈健也在扶贫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一份没有假期的工作
今年41岁的陈健是阜南县鹿城镇人,199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法律系,2010年12月份通过阜南县机关单位公开选拔考试进入王堰镇担任副镇长,至今已有8年多时间。
“到堰沟村任职以后,我平时就没有周末了,基本上每天都在镇里和村里工作。”陈健告诉记者,堰沟村有18个自然村、6200多位村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086人,约占总人口的17.5%。这里地处地势较为低洼的谷河沿岸,人均耕地1亩左右,一麦一玉米的耕作方式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和孩子守护这片穷困的家园。
“扶贫工作上升为基层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后,镇里村里都没有周末,从前段时间的精准识别、动态调整,到这段时间落实帮扶政策,大家都吃住在单位。”陈健说,除了去县城开会,他很少有机会与家人团聚,虽说只有几十公里的路程,但手头的工作让他很难抽出时间休息。 对家人心怀愧疚
陈健的爱人是阜南县铸才中学的教师,平时工作也比较忙。“我儿子2018年考上了北京国际关系学院,这几年都是爱人在照顾他的学习和生活。”陈健告诉记者,夫妻俩的工资收入是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而照顾孩子的重任基本上都落在了爱人和岳父岳母的身上,这让他深感愧疚。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陈健却常年忙于工作,他的忙碌也带来了许多收获。“短短4年时间,村里的贫困户数量从245户下降到2018年底的80户,这些都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辛勤付出。”陈健说,如今,堰沟村的土地流转已经起步,上海虞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决定一次性流转土地600亩,用于种植高附加值的经济林木,现在正在签订合同。通过与阜南县利民混凝土有限公司入股,40万元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每年可以获得5万元保本分红,这些都离不开扶贫干部的付出。 让贫困群众生活有保障
走在通往堰沟村为民服务中心的水泥路上,施工单位正在为4米宽的新修路肩培土。在2000平方米的新建农民文化广场上,57岁的贫困户余继富正在打扫路面的落叶。从2018年8月份开始,这份工作每月可以让他增收600元。
“村里给我安排了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活不累,感觉自己有价值。”余继富告诉记者,三个女儿出嫁以后,家里面就空了,之后他患上了脑血栓,随即被纳入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这几年,村里为他申报了光伏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产业扶贫、危房改造政策,他则通过养羊、种菜初步提升了家庭收入。2018年夏天,陈健问他愿不愿当保洁员,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余继富说,这些年村里对他的帮助很大,能为村里干点事,而且每月还有工资拿,有一点觉悟的群众都愿意干。
“现在,苏寨自然村返乡创业村民苏本照投资50多万元建设了板材加工厂,村里正在为他申报扶贫车间补贴资金。”陈健说,这几年,村里的办公场所从之前的8间扩大到现在的20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群众返乡创业和脱贫致富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作为扶贫工作队长,他将继续坚守工作岗位,不断加大与阜南县税务局、阜南县农委等单位帮扶责任人的联系,帮助最后80户贫困群众如期脱贫。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燕通讯员马光辉)1月25日,市政协主席李志伟到扶贫联系点阜南县龙王乡合胜村,走访慰问困难群众、老党员和驻槐寨...
阜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