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有话说”说的都是爱

颍州晚报 2018-12-27 11:12 大字

颍州区袁集镇中心学校是一所面向农村学生的寄宿制学校,从教31年的老师王明认为,教育不能局限于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精神、人格的培养,“因为,我们这所学校有很多留守儿童,在当好他们老师的同时,我们也要肩负着父母的角色”。

学生困惑时,他过来谈心了

“我觉得我很幸福,当我青春期需要关心时,是老师您担起了我生命中父亲的角色。”这段话是一名走上教师岗位的女学生,给曾经的初中老师发的一条微信。而微信接收人,正是王明老师。

其实,在这条微信背后有一段感人的师生故事。在王明所带的2008届学生中,有一名留守女学生,在离中考仅有四个月的时候,突然因为暗恋一名男生而无心学习。王明及时注意到这个情况,他没有苛责、批评这位学生,而是在一次次谈心中逐渐化解她心中的困扰。

“这个学生平时住校,父母很少过问她,孩子心中可能觉得欠缺一些关怀。”找对了方法,王明帮助这名女学生摆脱了早恋的困扰,及时调整学习思路。去年中秋节,这名同样走上教师岗位的学生给王明发来微信,感谢王老师在学生时代给予的关心和指导。

像这样的事情,其实经常发生在王明与学生之间。比如2018届毕业生程家财,在高考前的几次模考中成绩不理想,一度产生放弃的念头。在他最烦恼的时候,王明找到他谈心,“我告诉学生,不要在该奋斗的时候选择安逸,只有不断战胜困难,以后的人生才会更精彩。”

在王明的鼓励下,程家财用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迎接了高考的挑战,最终没有让自己的中学时代留有遗憾,现在已是一名在校大学生。

班里开设“老王有话说”专栏

在袁集镇中心学校,从教31年的王明常被学生们喊为“老王”。对于这个绰号,他似乎并不太在意,相反,他还在自己任教班级的门牌上,开设了“老王有话说”专栏,受到很多学生的欢迎。

“老王”常常根据时令、节日,以及学生学习状态,手写一些话语贴在上面,给予学生“爱的叮嘱”。比如,他常提醒学生“多一些思考,你就会少一点遗憾;多一些努力,你就会为自己的生活创造出多一点惊喜”,“必须养成努力学习的习惯、每天都进步一点的想法,并且付诸行动,你就向成功迈进了一步”,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实施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彰显他“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教育情怀。

“教一届学生只需三年,但为学生展望的却是30年、50年,所以老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看到学生的未来。”从教多年,王明常常和身边同事分享一个理念,成就老师人生幸福的是学生,成就学生也是老师最大的快乐。

颍州晚报记者 高红 通讯员 王俊 文/摄

新闻推荐

我的濛洼,我的家

■本报记者李博吴文兵图/文12月20日,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镇郎楼庄台,一辆校车沿着新铺的柏油路面驶上庄台,第一次停在郎...

阜南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阜南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