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领回3个孤儿爱心,在这个家里传递……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8-11-02 13:54 大字

“妈妈,这题我不大会,你帮我看看。”国庆节当天下午,阜南县浙江商贸城小区一处小院内,一个小女孩正趴在小桌上写作业,一位中年女子坐在一边,嘴角含笑,不时看看作业本。

女孩口中的妈妈,就是今年40岁的张曼丽;女孩叫赵艳艳(化名),今年13岁,读初中一年级。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虽然孩子叫得亲热,可张曼丽并不是她的亲生母亲。

这个孩子是父母双亡的“失依儿童”,也是这个家庭接纳的第三个孤儿。

这三个孤儿的故事,还要从30多年前说起……

热心父母收留外来孤儿

张曼丽老家在阜南县赵集镇杨大村,虽然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但她的父亲张运德、母亲郭广娥却都有副热心肠,乡里乡亲谁家遇到困难,他们都会尽力相帮。

1983年的冬天,张曼丽家里添了一位新成员。

张曼丽依稀记得,那天下着大雪,全家人围着火炉吃饭时,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

爸爸打开房门,站在门外的是一个瘦瘦小小的男孩,衣服破烂不堪,怯生生地看着他们,眼睛里充满羡慕。

“这么冷的天,你咋在外面站着?”眼看着男孩冻得瑟瑟发抖,郭广娥心疼坏了,赶紧把男孩领进了屋子,并端上了饭菜。可能实在是饿极了,男孩那一顿饭吃了两大碗面条、六个馍。

“你叫啥?家住哪?”吃完饭后,张运德夫妇问起男孩的经历。

男孩含泪从怀中取出了一本孤儿证,告诉他们,自己姓黄,是湖南湘潭县人,3岁那年父亲去世,5岁时母亲改嫁,7岁时,他的最后一位亲人爷爷也去世了,从那时起开始外出流浪讨饭。到阜南时,男孩已经流浪乞讨了两年。

郭广娥边听边抹着眼角的泪水,没有多加思索,夫妇俩便决定收养这个孩子,还给他改名叫张久贺,当做自己的孩子抚养,他也成了张曼丽的哥哥。弃婴成了好心人家的“小七”

虽然自己已经有了6个子女,可收养孤儿的事,夫妇俩并没有停止。

1988年,家里条件渐渐好转。一次张运德去县城进货,走到县城北的一处小桥时,他突然听到一阵孩子的哭声。循声找去,他在桥下发现一个襁褓,走近一看,里面竟然是一个出生只有几天的女婴。

孩子的父母是谁?为啥把她丢在这里?张运德抱着她找遍了附近村子,又来到派出所,都没能找到她的父母。不忍心把孩子送到孤儿院,张运德把她抱回家中,取名张丽娟,是家里最小的“小七”。

那个年代,要养活7个孩子不容易,夫妇二人四处奔走做生意,终于将他们都慢慢抚养长大。

如今,张久贺外出打拼致富,在杭州安家;幼师毕业的张丽娟也已出嫁,在县城居住。

张曼丽先后当过幼儿教师,经营过箱包生意。如今,她在当地拥有10个服装代理加工点。致富后的张曼丽不忘当地的困难姐妹,她特意将招聘对象瞄准在县城看孩子上学的留守妇女,“大家来此务工,既能挣钱又能裹住孩子的租房费等日常开支,还能趁双休日回家干农活、孝敬父母。 ”

张曼丽说,自己只有把服装厂生意做好,才能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及资金,像父母那样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下一代接力将爱心延续

因为多年来父母的言传身教,张曼丽也开始投身公益事业。在一场爱心活动后,她领回了这个家庭的第三个孤儿。

去年春季的一天,张曼丽等10名志愿者捐资2万元,购买了书包、文具盒、衣服、篮球、手表、课外书等物品,到王家坝镇郎湾小学,为200多名留守儿童实现微心愿。

在活动现场,张曼丽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女孩,她有些害羞,躲在人群中,很少说话。经过一番了解,才知道这个女孩的可怜身世。

原来,她是家住赵郢村12岁的赵艳艳,三年前父母遭遇车祸双双离世,爷爷奶奶年近八旬,很难抚养孩子,而她还可能面临辍学……

得知这一切后,张曼丽当场决定要收留、照顾这个孩子:“你要好好上学才有出路,家庭供应不起,让我来帮你。 ”

今年秋季开学,小艳艳被张曼丽接到家中,如愿在县城上初中,生活、上学的开销全部由张曼丽负责。除了周一至周五住校,每到周末和假期,孩子就在张曼丽家吃住。

“刚开始,小艳艳在我家性格内向,话也少,一提到她的父母就泪流满面。我经常开导她要勇敢面对生活,双休日,我都会带着女儿和她一起出去玩。”张曼丽说,自己服装厂平时忙走不开,都由婆婆做饭,有啥好吃的,都是让小艳艳先吃。

新家庭的温暖,让小艳艳很快走出阴影,变得活泼开朗,不久前还被学校评为优秀学生。

现在,在小艳艳的眼里,张曼丽就是她的妈妈,“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妈妈。长大了,我也会像妈妈那样做公益,去帮助别人。 ” (任刚田鋆生)

新闻推荐

阜南将开建“东外环”

颍州晚报讯(通讯员代浩)近日,S238阜南许堂至王家坝改建工程正式发布招标公告。该工程是省“十三五”规划的新省道,也是市干线...

阜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