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苗集草根宣讲 党的声音传千家

阜阳日报 2018-09-14 09:56 大字

本报记者 任秉文 通讯员 李路 “打钢板、战鼓催,把我的家乡向你提。谷河一百五公里,阜南城东是苗集。民风淳朴产业旺,盛产晚秋大黄梨”、“唱的是太阳出来映彩霞,心中绽放幸福花,多亏党的政策好,脱贫致富发了家”……大鼓书、琴书,草根宣讲员们用最接地气的语言开始了自己的宣讲。

去年以来,阜南县苗集镇通过开展基层理论宣讲活动,一方面让当地群众熟悉上级政策,做到“上接天线”,另一方面也了解群众所需,做到“下接地气”,在滴灌渗透、润物无声中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将党的好声音传递到了千家万户。

在基层宣讲,首要的就是解决“谁来讲”的问题。苗集镇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口才好的标准,从乡村干部、教师、“两代表一委员”等群体中抽调精兵强将,共计1200余名宣讲员,组成7个宣讲小组,有效解决了理论宣讲中“谁来讲”的问题。

“谷河一百五公里,阜南城东是苗集,我的家乡真正好……”时隔20余年,71岁的大鼓书艺人张传信又拿起书鼓和铁板,抑扬顿挫地唱起美好新生活时,台下群众激动鼓掌、热情互动。

宣讲“讲什么”?苗集镇坚持把群众关心的话题作为主题,从群众当下最关心的话题讲起,说说党的惠民政策、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变书面语为唠家常,使宣讲既有高度、又有温度。

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宣讲阵地。苗集镇还积极搭建平台、抢占阵地,帮助解决“在哪讲”的问题。组织宣讲员进村居宣讲,在全镇12个村建设60个乡风文明宣讲站,悬挂统一标识,各种管理制度上墙,定期组织宣讲活动,让党的理论真正走到群众身边。

“在基层,必须根据受众特点,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传习与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结合起来,把党的新思想新理论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使人乐于听讲、易于接受。”苗集镇党委书记于旬告诉记者。实践中,苗集镇精心挑选和培训基层理论宣讲员,让他们学会用百姓语言讲述百姓身边故事,力求讲明白大道理、解得开小困惑,这样既取得了实效,也赢得了百姓的认可,真正将党的好声音传到百姓心里。

新闻推荐

老中青接力传承红灯舞

本报记者杨燕通讯员李强“十九大精神放光芒,百年大计创辉煌,带领全国奔小康;文明宣扬懂礼貌,和谐社会太美好……”近日,一场欢...

阜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